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朱鹮的潜在繁殖地



编号 zgly000039209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朱鹮的潜在繁殖地

作者 刘冬平  丁长青  楚国忠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母体文献 动物学报 

年卷期 2006,52(1)

页码 11-20

年份 2006 

分类号 Q959.722  P208 

关键词 朱鹮  繁殖地  栖息地评估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文摘内容 利用Erdas Imagine8.4和ArcView GIS对陕西省部分地区的卫片进行解译, 分析其中的栖息地组成。结果表明, 现有野生朱鹮种群的最大繁殖地-花园繁殖区的栖息地组成为: 马尾松林占73.1%, 次生疏林占16.9%, 农田占4.8%, 稀疏灌木林占4.2%, 油松栎类混交林占1.0%。使用彩色数字环标记重见法研究了朱鹮繁殖期活动区的栖息地组成。根据花园繁殖地和朱鹮活动区内的栖息地组成, 给各种栖息地赋予相应的适宜度值, 以此作为朱鹮潜在繁殖地的评估标准。对卫片区域的评估结果表明, 研究区内潜在的很适宜的繁殖地主要分布于洋县华阳镇周边、洋县花园乡周围地区、酉水河两岸山区、南郑县东南部和汉中西北部等地区, 占总面积的5.2%; 适宜的繁殖地占19.4%, 不适宜繁殖的区域占75.4%。根据这个评估结果, 野生朱鹮1995—2004年的97个巢中(花园繁殖地以外), 87个(占89.7%)落入适宜的繁殖地中; 野外核查的结果也表明, 该评估方法的准确度达到88.4%。评估的误差主要源于遥感很难准确判别林木的生长状况(树高、胸径、密度等)和混交林中某些适于营巢的树种的存在, 并忽略了小面积地块。因此, 适当的野外核查可以提高该评估方法的准确度[动物学报52(1): 11—20, 2006]。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