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土壤水热条件对东北森林土壤表面CO2通量的影响



编号 zgly000039509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土壤水热条件对东北森林土壤表面CO2通量的影响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杨金艳  王传宽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6,30(2)

页码 286-294

年份 2006 

分类号 S718.55  S718.5 

关键词 土壤表面CO2通量  土壤呼吸  温带森林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Q10 

文摘内容 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因其面积大, 碳贮量高而在本地区和我国碳平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土壤表面CO2通量(RS)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向大气圈释放的主要CO2源, 其时空变化直接影响到区域碳循环。该研究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比较测定我国东北东部次生林区6个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的RS及其相关的土壤水热因子, 并深入分析土壤水热因子对RS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RS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其交互作用, 但其影响程度因生态系统类型和土壤深度而异。包括这些环境因子的综合Rs模型解释了67.5%, 90.6%的Rs变异。在整个生长季中, 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土壤温度差异不显著, 而土壤湿度的差异显著(α=0.05)。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红松(Pinus koralensis)林、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硬阔叶林、杂木林和杨桦(Populus davidiana-Betola platyphylla)林的Rs变化范围依次为: 1.89—5.23μmol CO2·m^-2·s^-1, 1.09—4.66μmol CO2·m^-2·s^-1, 0.95—3.52μmol CO2·m^-2·s^-1, 1.13—5.97μmol CO2·m^-2·s^-1, 1.05—6.58μmol CO2·m^-2·s^-1和1.11—5.76μmol CO2·m^-2·s^-1。Rs的季节动态主要受土壤水热条件的驱动而呈现单峰曲线, 其变化趋势大致与土壤温度的变化相吻合。Q10从小到大依次为: 蒙古栎林2.32, 落叶松林2.57, 红松林2.76, 硬阔叶林2.94, 杨桦林3.54和杂木林3.55。Q10随土壤湿度的升高而增大; 但超过一定的阈值后, 土壤湿度对Q10起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强调对该地区生态系统土壤表面CO2通量的估测应同时考虑土壤水热条件的综合效应。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