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土壤酶演变特征



编号 zgly000071644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土壤酶演变特征

学科分类 220.20;森林培育学

作者 张超  刘国彬  薛莛  宋籽霖  樊良新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母体文献 林业科学 

年卷期 2010,46(12)

页码 23-29

年份 2010 

分类号 S718.51 

关键词 人工刺槐林  土壤酶活性  土壤酶指数  黄土丘陵区 

文摘内容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以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对照,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坡耕地种植刺槐林后,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随林龄逐渐增加,纤维素酶呈波动式变化,50年后较坡耕地分别增加160.2%,281.8%,541.6%,92.6%,73.8%,但仍低于天然侧柏林,多酚氧化酶较坡耕地降低39.1%,淀粉酶则先降低后升高。相关性表明,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与土壤养分因子相关性较强,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土壤酶指数在刺槐生长前期较坡耕地显著增大,随后趋于稳定,25年后随林龄不断升高,50年时达到最大值,但仅为天然侧柏林的63.2%。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由于人为活动干扰,土壤酶活性较低,种植刺槐林后,土壤酶活性显著提高,土壤质量显著改善,但要恢复到该区演替顶级群落的水平,还需要很长时间。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