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53333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圈养阿拉伯狒狒日活动时间格局及季节差异
作者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药学检验系
宣汉县农业局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6年11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Q958
关键词
阿拉伯狒狒
个体行为
生态效应
扫描取样
摄食策略
文摘内容
动物个体行为的生态效应主要反映在它们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上.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杭州野生动物园,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1群圈养阿拉伯狒狒的日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在活动时间分配中,主要活动(频次百分率≥5%)包括休息(42.5%)、游动(16.2%)、玩耍(10.0%)、摄食(9.8%)、理毛(9.4%)和观望(7.3%);频次百分率低于5%的称为次要活动,共4.8%.2)阿拉伯狒狒的活动时间分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摄食和观望时间增加,玩耍和理毛时间减少,但休息和游动行为没有显著季节差异.3)阿拉伯狒狒通常在上午和下午分别出现摄食高峰,并随着气温逐渐转冷,摄食活动逐渐增加,出现3个摄食高峰;这可能是动物在寒冷季节为抵御寒冷而采取的补充能量的一种策略.4)在温暖季节,阿拉伯狒狒只有中午一个休息高峰和一个理毛高峰,更多时间用于游动和玩耍,表现为多峰特征;在寒冷的冬季,休息行为也体现了多峰特征,但其游动、玩耍和张望时间节律并不与温暖季节有明显差异.因此,杭州地区圈养阿拉伯狒狒的冬季日活动节律与许多灵长类(如黑冠长臂猿、维氏冕狐猴和绒毛猴等)不一样,采取摄食增加能量,而非休息减少能量消耗的策略.总之,阿拉伯狒狒的行为体现出明显的节律性,且其活动节律具有季节性差异,这些可能是阿拉伯狒狒适应于圈养环境特有的食物资源和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