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微生物多样性及其驱动因子



编号 zgly000173754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微生物多样性及其驱动因子

作者 李金业  陈庆锋  李青  赵长盛  冯优  李磊 

作者单位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1,41(15)

页码 6103-6114

年份 2021 

分类号 X37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土壤微生物  根际微生物  驱动因子  菌群结构 

文摘内容 微生物在湿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功能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影响,对维持全球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代表性植被群落的土壤表层和部分植物根系,探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根际微生物、环境因子及其内在的关联性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覆盖地区微生物多样性存在差异,芦苇区和柽柳区微生物丰度高于泥滩区、碱蓬区和棉田,海漫滩微生物丰度高于河漫滩地和泥滩。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显著高于根际:土壤细菌的香农指数约为4—5.5,根际微生物的香农指数约为0—4。土壤细菌主要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占样品总数的90%以上;而根际细菌主要是蓝藻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二者在属水平上的菌群结构差异更加明显。环境因子的含量与生境类型有关,SO^(2-)_(4)和NO_(-)^(3)的相关性最高,植被覆盖区土壤中Mn^(4+)、Fe^(3+)和水解氮的含量低于滩涂裸地。冗余分析(RDA)表明,pH值在小空间尺度上对湿地土壤中细菌群落的影响较小,环境因子在门和属水平的解释率分别为89.7%和86.8%,其中K(23.4%)、NO_(-)^(2)(11.8%)、Mn^(4+)(9.8%)和Na(8.0%)是解释门水平微生物区系结构变化和组成的主要因子。研究为理解湿地微生物多样性与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影响机制提供了一个生态学视角,有助于了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和植物根际的细菌分布特征,对黄河三角洲退化滨海湿地的生物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