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基于生境质量构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模型



编号 zgly000168397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基于生境质量构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模型

作者 洪宇  刘金福  涂伟豪  林志玮  谭芳林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福建省高校生态与资源统计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林学博士后流动站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母体文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 2020年01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S718.5 

关键词 森林生物多样性  保育价值评估  生境质量 

文摘内容 【目的】传统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不便于结果比较。目前,物种保育价值模型主要通过林分丰富度核算森林当前保育价值,但未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对树种生长的潜在影响,不能体现森林的长期保育价值。近年来,逐步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新理论中,尚未出现适用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福建土地利用情况计算生境质量并划分等级,首次提出生境质量调整系数。利用生境质量和森林分布之间的地理对应关系,构建出基于生境质量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模型(HQ-BPV模型),由此将土地利用的影响融入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中。【结果】(1)福建省生境质量分布整体呈现内北高南低、内陆高沿海低和自然保护区高非自然保护区低的态势。(2)福建主要植被类型的平均生境质量按大小排序为针阔混交林>竹林>阔叶混交林>阔叶林>灌丛>针叶林>经济林。(3)调整后栎类和栲类的物种单位面积保育价值最高,为3.58万元/hm~2,调整后各优势树种(组)的物种保育总值中阔叶混交林价值最高,为658.42亿元,构建模型核算的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为2 056.39亿元。【结论】基于能够量化土地利用影响的生境质量指数,构建出HQ-BPV模型用于评价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为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价值核算提供新思路,有利于森林资源监测和结构优化。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