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50612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华西雨屏区不同恢复阶段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农业大学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7,27(4)
页码
1386-1396
年份
2007
分类号
Q938.1
关键词
季节动态
微生物区系
微生物多样性
湿性常绿阔叶林
华西雨屏区
文摘内容
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 探讨了崇州市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和邛崃市天台山的常绿阔叶林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区系和多样性变化, 结果表明: (1)不同恢复时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植被恢复5~40a期间, 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呈增加趋势, 以恢复到40a植被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较高, 分别为1.06×10^6CFUg^-1干土、9.81×10^5CFUg^-1干土和6.8×10^4CFUg^-1干土; 真菌以100a次生林较高, 为9.01×10^4CFUg^-1干土; 植被恢复中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79.06%~93.78%; 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占4.61%~11.24%和0.52%~15.38%; (2)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大体上以夏季高, 春、秋季较低; 放线菌数量为春、秋季较夏季高; (3)植被恢复过程中, 土壤微生物群落区系和优势种群组成不同, 经鉴定有细菌10个属、真菌7个属、放线菌9个属, 细菌以无色细菌属(Achromobater)、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出现的几率较高; 真菌主要是半知菌类和接合菌类, 以木霉属(Trichoderma)、腐霉属(Pythium)、青霉属(Penicillium)和犁头霉属(Absidia)分布较为普遍; 放线菌9个类群中8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仅有1个类群属于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以白孢类群(Albosporus)、金色类群(Aureus)和灰红紫类群(Griseorubroviolaceus)出现几率为较高; (4)细菌属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以恢复初期、30a生次生林和较原始植被为较高。在植被恢复5~50a期间, 真菌和放线菌属的多样性呈波动性增加趋势, 到50a达到最高; 50a以后, 呈下降趋势, 表明植被恢复的30~50a土壤环境更适合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