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2000-2011年中国PM2.5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解析



编号 zgly000158429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2000-2011年中国PM2.5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解析

作者 周亮  周成虎  杨帆  王波  孙东琪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香港大学地理系 

母体文献 地理学报 

年卷期 2017年11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X513 

关键词 PM2.5  大气污染  空间演化  地理探测器  中国 

文摘内容 高浓度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学识别PM2.5浓度的空间异质性与驱动因素对区域大气联动治理意义重大。研究采用2000-2011年NASA大气遥感影像反演的PM2.5数据,结合地统计、地理探测器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2000-2011年PM2.5浓度时空演化格局特征与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1年中国PM2.5污染平均浓度一直保持在22.4728.26μg/m3区间,总体呈现先快速增加后趋于稳定的演化态势,2006年是PM2.5浓度值变化的拐点(峰值)。(2)空间上PM2.5浓度整体呈现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趋势,污染浓度高值区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三角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四大区域,其中京津冀地区污染最为严重。(3)污染浓度重心研究表明PM2.5重心总体呈现快速东移趋势,污染高值区持续向东移动,低值区向西移动,两者重心背向而行,表明东部雾霾污染程度在进一步加剧。(4)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PM2.5年均浓度呈现强烈的局部空间正自相关特性,PM2.5高—高集聚区连片分布在黄淮海平原、汾渭盆地、四川盆地及江汉平原地区,PM2.5低—低集聚区分布在长城以北的内蒙古、黑龙江、青藏高原、以及台湾、海南与福建等东南沿海及岛屿地区。(5)地理探测分析表明气候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对PM2.5浓度空间变化产生巨大影响,其中自然地理区位、人口密度、汽车数量、工业烟尘、秸秆燃烧等因子是中国PM2.5浓度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