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冰草根际蟋蟀草平脐蠕孢菌的研究



编号 zgly000137109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冰草根际蟋蟀草平脐蠕孢菌的研究

作者 陈秀蓉  杨成德  薛莉  南志标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母体文献 草地学报 

年卷期 2009年04期

年份 2009 

分类号 S435.4 

关键词 冰草  蟋蟀草平脐蠕孢  形态  培养性状  生物学特性 

文摘内容 对冰草根际分离获得的蟋蟀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eleusineaJ.H.Peng et J.Y.Lu)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了解牧草根部平脐蠕孢菌的生长发育特点,并为该菌引起的牧草根病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蟋蟀草平脐蠕孢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40℃,适宜温度20℃~30℃;在各酸度下均能萌发,最适为pH 6.47;其分生孢子的萌发需要液态水,在相对湿度100%时分生孢子萌发率仅为3.2%,而相对湿度低于100%时孢子不萌发;低稀释倍数的土壤悬液、麦根浸出液、羊粪浸出液和蔗糖溶液[0]及高稀释倍数的麦根液和羊粪液均抑制孢子萌发,但高稀释倍数的土壤液和蔗糖液能促进孢子萌发;且孢子萌发对光不敏感。蟋蟀草平脐蠕孢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40℃,最适25℃;碳源中D-木糖、氯醛糖对蟋蟀草平脐蠕孢菌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蔗糖、甘露糖和D-果糖对蟋蟀草平脐蠕孢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氮源中硝酸钠、亮氨酸对蟋蟀草平脐蠕孢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尿素等9种氮源均有抑制作用,并且此菌在含有各种碳、氮源的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有差异。在国内首次报道此菌侵染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为一新寄主植物。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