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微红梢斑螟的研究



编号 zgly000003780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微红梢斑螟的研究

学科分类 220.30;森林保护学

作者 田恒德  严敖金 

作者单位 林学系 

母体文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 1989, 13(1)

页码 54~63

年份 1989 

分类号 S763.51 

关键词 枝梢害虫  微红梢斑螟  果实害虫  生物学特性  虫害防治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文摘内容 松林梢果害虫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分布全国。幼
虫钻蛀主梢及球果, 在南京每年2~3代, 在害梢内和树皮伤口内分别以2~5
龄和1~3龄幼虫越冬。在前一年轮生枝条结节处化蛹, 蛹期平均为15天。羽
化在10~17时者占36.9%, 历期约两月。雌性比为45%, 趋光性弱, 对松脂气
味敏感。产卵于当年枯死的芽梢针叶凹槽处或鞘基部的占66.7%, 卵期5天左
右, 孵化率81%。该虫的发生与林型、林龄、林分郁闭度、林中位置、树干伤
口关系密切。应用50%磷胺乳剂、50%敌敌畏乳剂、20%乐果乳剂的50倍液, 效
果好。苏云金杆菌每毫升1亿及2亿孢子菌液喷梢, 接幼虫24头, 两周后感染
率为30%左右。对该虫的防治策略作了探讨。图2表11参6(王晓明)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