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连作和轮作模式下花生土壤微生物群落不同微域分布特征



编号 zgly000167826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连作和轮作模式下花生土壤微生物群落不同微域分布特征

作者 姚小东  李孝刚  丁昌峰  韩正敏  王兴祥 

作者单位 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 

母体文献 土壤学报 

年卷期 2019年04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154.3  S565.2 

关键词 花生  连作  根表  土壤可培养微生物  土传病害 

文摘内容 根际微生物区系失衡是作物连作障碍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不同的种植管理模式下作物极可能选择特定的根际微生物群落减缓或加重连作障碍。采用经典可培养技术和分子分类方法,分析连作和轮作体系下花生根表、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及其与连作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轮作相比,连作栽培模式下花生荚果产量降低45.8%、根瘤数减少57.5%、植株生物量下降24.1%;相应的青枯病和根腐病病情指数分别增加至2.93倍和2.43倍。轮作和连作两种管理方式下,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均呈明显空间分异规律,从根表—根际—非根际显著下降,尤其根表微生物数量是根际微域的2.83倍~329倍。进一步分析则发现,轮作和连作条件下花生根表微生物的数量差异最大,细菌约为1.06倍~3.28倍、真菌约为1.14倍~14.44倍,这种差异明显高于轮作和连作花生在根际和非根际微域上的差异,表明根表微生物群落受花生根系生理代谢活动影响最大,与连作障碍关系最为密切。针对可培养微生物菌群的分子鉴定则表明,轮作花生根表有益微生物主要包括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白地霉(Geotrichumcandidum),其比例明显高于连作,而连作花生根表的病原菌比例则明显高于轮作,包括踝节菌(Talaromyces sp.)、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粉红粘帚菌(Clonostachys rosea)和沙雷氏菌(Serratia sp.)等。这些结果表明连作种植模式有利于病原真菌在根表定殖,抑制了有益细菌的生长,可能是花生连作障碍下土传病害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