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乌兰布和沙区不同下垫面的土壤风蚀特征



编号 zgly000156576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乌兰布和沙区不同下垫面的土壤风蚀特征

作者 刘芳  郝玉光  辛智鸣  徐军  黄雅茹  赵英铭  孙非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母体文献 林业科学 

年卷期 2017年03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157.1 

关键词 风沙流结构  输沙率  土壤风蚀  粒度分析  乌兰布和沙漠 

文摘内容 【目的】研究荒漠生态系统典型植被群落对近地层风沙活动的影响,揭示荒漠生态系统中不同下垫面条件的土壤风蚀特征。【方法】在乌兰布和沙区东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内,选取油蒿半固定沙丘(盖度约20%)、白刺半固定沙丘(盖度约30%)、油蒿固定沙丘(盖度约40%)、白刺固定沙丘(盖度约40%)、流动沙丘(CK)5种典型下垫面,运用风蚀钎和风沙流采集系统,实时监测5种下垫面的风蚀动态,定量分析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土壤风蚀量、风蚀物的垂向分布及粒度组成的差异性。【结果】乌兰布和沙区不同下垫面同期土壤风蚀深度为:流动沙丘>油蒿半固定沙丘>白刺半固定沙丘>油蒿固定沙丘>白刺固定沙丘,当风速达到4.1 m·s-1时,流动沙丘即可观察到沙粒蠕动,当风速达5.1 m·s-1时积沙仪可收集到风蚀物。油蒿半固定沙丘、白刺半固定沙丘、油蒿固定沙丘、白刺固定沙丘的风速分别达到6.3,6.5,6.8,7.9 m·s-1时方可发生风蚀;5种下垫面0100 cm垂直断面上,67.6%90.0%的风蚀输沙均分布于30 cm高度范围之内,挟沙气流中输沙率随高度增加呈幂函数规律递减,随风速增大呈幂函数规律递增,各高度层风蚀物粒度组成呈单峰态分布,峰值处在250100μm之间,020 cm高度层峰值与其余各层的峰值范围差异明显且偏向粒径趋大的方向;自下而上,极细沙的粒度构成比例呈递增趋势,中沙的粒度构成比例呈递减趋势。【结论】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土壤风蚀程度显著减轻,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年风蚀深度依次降低。盖度为40%的油蒿、白刺群落,其地表风蚀深度仅为流动沙丘同期风蚀深度的1.73%1.52%,0100 cm高度范围内的输沙率仅为流动沙丘输沙率的6.6%5.1%。在荒漠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主要通过覆盖地表、提高下垫面的粗糙度和拦截沙粒的运动来缓解气流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因此,在防沙治沙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利用植被防风抗蚀的生态效应。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