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铅的积累



编号 zgly000158723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铅的积累

作者 郑袁明  陈同斌  陈煌  郑国砥  罗金发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北京100101  北京100101  北京100101 

母体文献 地理学报 

年卷期 2005年05期

年份 2005 

分类号 X53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  重金属  铅  北京  垃圾填埋 

文摘内容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等土地利用类型600个土壤的监测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铅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部土壤样品中铅浓度的几何平均值为26.6mg/kg,显著高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24.6mg/kg),呈现出明显的积累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铅积累有明显影响,其中绿化地土壤的平均铅浓度最高,依次为果园、菜地、稻田、自然土壤,麦地平均铅浓度最低,绿化地土壤的铅浓度要显著高于除果园外的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果园土壤的铅浓度同样与其他大多数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较显著的差别。以基线值为标准,除自然土壤外,其他5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样品超标:果园超标率最高(21.4%),其他分别为绿化地18.2%,菜地11.1%,稻田8.3%,麦地5.2%;样品总体的超标率为7.2%。从行政区域来看,城区土壤的铅浓度高于近郊区,近郊区要明显高于远郊区土壤,超标样点主要分布在昌平、朝阳、大兴、丰台、海淀、石景山区等城区或近郊区,因而土壤铅浓度有从城市中心区向外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本研究中,大气沉降、垃圾填埋以及农药施用等人类活动可能是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铅积累浓度的重要原因。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