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基于整合分析框架的大运河沿线区域生态网络格局构建



编号 zgly000173802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基于整合分析框架的大运河沿线区域生态网络格局构建

作者 许闯胜  程龙  苏杰  尹海伟  郭义强 

作者单位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 

母体文献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年卷期 2021,12(6)

页码 801-813

年份 2021 

分类号 TU9 

关键词 生态网络  整合分析框架  生态修复格局  大运河 

文摘内容 大运河沿线区域是一个复合社会生态系统网络,当前其经济社会发展诉求与自然资源保护矛盾突出,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迫在眉睫。本研究基于Arc GIS、Conefor、LinkageMapper等软件平台与工具,按照生态网络格局构建的技术流程与框架,将基于"属性-功能-结构"指标体系综合选取生态源地—基于多源数据信息构建景观阻力面—基于最小费用路径方法模拟潜在的生态廊道—基于中心性分析方法评估生态源地与廊道重要性—基于电路理论与移动窗口搜索法辨识关键生态节点等技术分析方法进行系统整合,搭建了生态网络格局构建的整合分析框架,系统解决了生态网络格局构建中的生态源地选取、潜在生态廊道模拟、源地与廊道重要性评价、关键生态节点辨识等科学问题,科学构建了大运河沿线区域生态网络的总体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筛选出88处重要生态源地;中心性高值区主要集中于大运河研究区南部山区、太湖周边区域和中部部分河流水网,宁波市生态源地数量最多。(2)研究区共识别138条重要生态廊道,南部生态廊道较为密集,景观连通性较好,中部和北部存在较大的廊道真空区域;极重要廊道多出现于重要斑块之间,非常重要的廊道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苏州市生态廊道数量最多。(3)研究区提取生态夹点共计15处,主要集中于黄河以北片区和浙东片区;障碍点区域多集中在隋唐大运河南片区,并在研究区北部出现,不同廊道之间均存在若干有待提升的障碍点区域。(4)结合生态保护与发展诉求,大运河滨河文化带形成"一轴、五片、多核、多点"的整体生态网络格局。研究结果可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的生态修复和跨区域生态保护协作提供决策参考与空间指引。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