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43313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村落文化林与非文化林多尺度物种多样性加性分配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2年21期
年份
2012
分类号
S718.5
关键词
文化林
物种多样性
加性分配
Beta多样性
文摘内容
文化林是指村民按照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或宗教信仰自觉保护和管理的森林,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功能。目前国内外对文化林物种多样性研究主要为定性描述,缺乏对文化林和非文化林生物多样性的定量比较及差异来源分析。利用物种多样性加性分配方法,将总的Gamma多样性分成样格内的Alpha多样性以及样格间、样方间和林型间Beta多样性,对中国亚热带地区3个村落文化林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藤本层进行物种多样性的多尺度分析。调查发现:(1)文化林共有维管束植物296种,以苦槠,樟和米槠为优势种,非文化林共有维管束植物189种,以杉木、马尾松和毛竹为优势种。文化林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数显著高于非文化林,草本层和藤本层物种数差异不显著。(2)Beta多样性随尺度增大而增加,林型间Beta多样性最高,占区域总Gamma多样性的41.9%—62.8%,其次是样方间Beta多样性(18.6%—31.9%),对区域多样性贡献最小为样格内Alpha和样格间Beta多样性。(3)林型间的多样性对区域物种多样性的贡献中,文化林占主导作用,乔木层占54.4%—81.0%,灌木层占51.2%—60.2%,草本层占42.9%—64.1%,藤本层占49.9%—62.2%。(4)物种累积-面积曲线表明,在各个尺度上,文化林物种多样性始终高于非文化林,从而在相同面积下保护了更多的物种。加性分配模型在多个空间尺度上阐明了Alpha和Beta多样性的变化,突出了文化林对区域物种多样性的贡献,对保护对象和保护范围的决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