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65748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栽培模式对旱地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作者
何红霞
李小涵
包明
李超
马小龙
何刚
邱炜红
王朝辉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9年02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512.1
S158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地膜覆盖
秸秆还田
种植绿肥
产量
土壤肥力
文摘内容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地膜覆盖、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模式相比,地膜覆盖并不总能提高旱地小麦产量,3年平均产量无显著变化,但降低20~40 cm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硫、有效锌和有效锰含量,对土壤有机质、硝态氮、有效铁和有效铜含量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的小麦产量3年平均降低12.1%,收获期0~20 cm土层全氮提高5.8%,20~40 cm土层有效铜含量提高6.2%,而有效磷和有效锰分别降低36.1%和10.2%,对开花期和收获期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速效钾、有效硫、有效锌和有效铁无显著影响.种植绿肥的籽粒产量降低12.1%,同时土壤p H、有效磷和有效硫含量降低,有机质、全氮、硝态氮、有效锌和有效锰均增加,对土壤速效钾、有效铁和有效铜均无显著影响.综上,在旱地土壤肥力较低的条件下,地膜覆盖和秸秆还田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提升,使小麦增产受到限制;种植绿肥培肥效果最好,但应考虑区域降水情况,注意其带来的减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