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河口近海海草床浮游-底栖营养传递特征



编号 zgly000173308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河口近海海草床浮游-底栖营养传递特征

作者 李晓晓  杨薇  孙涛  崔保山  邵冬冬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1,41(10)

页码 3816-3825

年份 2021 

分类号 Q958.8 

关键词 海草床  稳定同位素  SIAR模型  浮游-底栖 

文摘内容 为了探寻海草床浮游-底栖营养传递耦合特征,于2017年7月对黄河口近海海草床碳源和消费者功能群进行样品采集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测定,计算了消费者功能群的营养级,利用基于贝叶斯的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定量化消费者功能群的食源组成,计算了消费者功能群的浮游、底栖营养贡献比例。结果表明:黄河口近海海草床的碳源和消费者功能群的δ~(13)C和δ~(15)N值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浮游碳源的δ~(13)C值显著低于底栖碳源,消费者功能群的营养级范围为1.49—4.20。浮游动物和腹足类分别由浮游和底栖营养传递途径提供能量来源,其余消费者功能群共同依赖于这两种营养传递路径。消费者功能群随着浮游营养贡献比例的增加,其δ~(13)C值逐渐降低。反之,随着底栖营养贡献比例的增加,其δ~(13)C值逐渐增加。这与浮游碳源和底栖碳源的δ~(13)C值的分化现象一致。对该海草床营养传递特征的系统性定量化解析有助于了解海草床的能量传递模式,为海草床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系统性视角。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