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川西亚高山林区不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地被物及土壤持水特征



编号 zgly000060871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川西亚高山林区不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地被物及土壤持水特征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张远东  刘世荣  罗传文  张国斌  马姜明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9,29(2)

页码 627-635

年份 2009 

分类号 Q142  S718.5 

关键词 最大持水量  苔藓  枯落物  土壤  亚高山 

文摘内容 川西亚高山森林是我国西南亚高山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世纪中叶以来农业人口的增加和森林的开发利用,受干扰强度、频度和干扰时间的影响,原始暗针叶林退化为耕地、草地、灌丛、次生阔叶林或人工林。1998年后,该区相继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为评价工程效益,确定长江上游水源涵养林的恢复与重建模式,需要进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生态水文效应的对比分析。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对比分析了川西亚高山林区农田、草地、退耕还林地、灌丛、次生桦木林、人工云杉林和老龄针叶林的地被物(苔藓与枯落物)和土壤持水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与覆盖类型间地被物和土壤持水性能差异显著。随着干扰程度的增加,苔藓、枯落物蓄积量及最大持水量下降,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持水性能下降。苔藓最大持水量排序是老龄针叶林〉人工云杉林〉天然次生林〉灌丛。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排序是老龄针叶林〉天然次生林〉人工云杉林〉灌丛〉草地〉退耕还林地。人工云杉林与天然次生林之间、草地与退耕还林地之间苔藓和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没有显著差异。土壤0~40cm最大持水量排序是天然次生林〉老龄针叶林〉人工云杉林〉灌丛〉农田〉草地〉退耕还林地,其中天然次生林显著高于人工云杉林,草地与退耕还林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对于森林恢复途径和树种的选择,需要考虑未来林分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