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青海省近10年草地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编号 zgly000165266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青海省近10年草地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作者 马昊翔  陈长成  宋英强  晔沙  胡月明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地理信息工程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土地利用与整治重点实验室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 2018年06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812 

关键词 EVI  气候因素  人类活动  青海省 

文摘内容 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认清其植被覆盖变化规律对草地可持续发展和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14年增强型植被指数(MODIS EVI)数据和气象数据,结合相关分析、残差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0年间青海省生长季草地植被覆盖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0年间青海省生长季草地EVI的年增长速率为0.0023,整体呈波动增加趋势,其中东部黄土高原区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其次是青南高原区、柴达木盆地,环湖和祁连山区整体呈退化趋势。(2)青海省生长季草地EVI与温度和降水相关性显著,与平均温度和累积降水量的偏相关总体呈正相关关系,空间差异明显,与温度的关系更为密切。(3)从驱动因素来看,主要受气温驱动的区域有环湖和祁连山区(Ⅲ级)、青南高原区(Ⅳ级);主要受降水驱动的区域有东部黄土高原区(Ⅲ级和Ⅳ级);主要受气温和降水驱动的区域有柴达木盆地(Ⅱ级,Ⅲ级和Ⅳ级)、环湖和祁连山区(Ⅰ级和Ⅳ级)、青南高原区(Ⅱ级和Ⅲ级);其他区域主要受非气候因子驱动。(4)人类活动对青海省草地植被生长总体上呈正影响,尤其对于草地植被明显变化区域的生态系统建设和破坏起着主导的作用。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