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57323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红河流域“通道-阻隔”作用下2000—2014年植被EVI变化趋势与驱动力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国土资源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生态资源与景观研究所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6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Q948
关键词
增强型植被指数
气候变化
驱动力
红河流域
文摘内容
红河流域地表生态、水热分布格局等受到通道-阻隔作用的显著影响,以MODIS EVI数据作为植被定量研究指标,结合全国1∶100万植被类型图、红河流域内部以及周边气象数据和研究区的DEM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探讨在通道-阻隔作用的影响下流域内2000—2014年植被EVI时空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重点研究了植被EVI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14年间,红河流域生长季植被EVI整体上以-0.15%/a的年际变化率呈波动减少趋势,空间异质性明显。EVI呈减少趋势区域主要集中在绿春县中部和金平县西南部;EVI呈增加趋势区域集中分布在墨江县、文山县,麻栗坡中部、广南-富宁南部区域、红河-元江一带以及藤条江西南部地区。(2)通过对生长季EVI指数与四个不同时间序列的月平均气温和月累积降水量的相关分析可知,生长季EVI指数与同期气温相关性较好;与降水量呈现明显的滞后性,滞后时间约为1个月。(3)相关分析表明,整体上红河流域生长季植被EVI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在0.05显著性检验水平下,红河流域生长季植被EVI变化受气候影响的区域占3.11%,气温以负向驱动型为主,面积约占1.26%,降水以正向驱动型为主,面积约占0.46%,气温降水联合驱动以弱驱动为主,面积约占1.39%;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受非气候因子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