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樟树、檫树、闽楠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



编号 zgly000131597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樟树、檫树、闽楠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

作者 周佑勋  段小平  肖东玉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湖南 长沙 410004 

母体文献 中南林学院学报 

年卷期 2006年05期

年份 2006 

分类号 S718.4 

关键词 樟树种子  檫树种子  闽楠种子  生理休眠  胚休眠  离体胚  种皮透水透气性  发芽抑制物质  H2O2  KNO3  GA3 

文摘内容 对樟科Lauraceae 3个属的代表性树种的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采集的樟树Cinnamoumcamphora (linn.)Presl、檫树Sassafras Tzumu(Hemsl.)Hemsl和闽楠Phoebe bournei(Hemse.)Yang的种子胚形态发育正常,除檫树种子外,樟树和闽楠种子的离体胚能正常萌发,在黑暗条件下,3个树种的完整种子于15-35℃温度范围内,无论恒温和变温均不能萌发,闽楠种子仅在光照下30、35℃恒温和30℃日/20℃夜变温中较窄的温度范围内能萌发,但发芽迟缓、过程长、萌发率低;3个树种的种子均具生理休眠特性,种皮透气性差和存在发芽抑制物质是樟树种子休眠的原因,低温(5℃)层积80 d,不能完全解除休眠,在30℃日/20℃夜最适变温条件下.并给予适当光照,萌发率仅为41.00%;采用0.5%KNO3+0.10%GA3溶液浸种2 h后低温层积80 d,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可提高到74.00%;胚存在发芽抑制物质和种皮透气性差是引起檫树种子休眠的最初原因,经低温层积后,种皮防碍抑制物质向外渗透是种子不能完全解除休眠的关键因素,低温层积240 d,在25℃日/15℃夜最适温度下,光暗中的萌发率仅为59.00%-54.00%.而采用4%H2O2+0.10%GA3溶液浸种后低温层积.萌发率可高达87.00%;种皮透气性差,发芽要求特殊的温度和一定的光照是闽楠种子休眠的原因,低温层积60 d,在光照条件下,20、25℃恒温和30℃日/15℃夜变温适宜温度中,萌发率能达77.33%-85.33%.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