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编号 zgly000157102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 傅伟聪  朱志鹏  陈梓茹  黄淑萍  王敏华  丁国昌  董建文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景观合作实验室 

母体文献 林业科学 

年卷期 2018年01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X51 

关键词 森林公园  大气能见度  大气污染物  气象因子  回归方程 

文摘内容 【目的】研究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森林景观及游览质量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2015-12-01—2016-11-30监测数据,分析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探究大气污染物(PM10、PM2.5、SO2、NO2、CO和O3)和气象因子(风速、气温、露点温度、海平面气压和空气相对湿度)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结果】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年均大气能见度为12.84 km,除PM2.5年均浓度略超出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外,其他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皆处于一级标准内,表明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质量较高;大气能见度呈夏秋季高、春冬季低的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从日变化规律看,最大值出现在傍晚(17:00),最低值出现在清晨(5:00);将大气能见度分为极差(<4 km)、差(410 km)、好(1020 km)和极好(≥20 km)4个级别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级别大气能见度出现的频率有明显季节性,春冬季极差和差的频率高,好和极好的频率低,夏秋季好和极好的频率较高,差和极差基本未出现;年内数据相关性分析显示,大气能见度与大气污染物PM10、PM2.5、CO、SO2和NO2浓度及空气相对湿度和海平面气压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0.33,-0.26,-0.16,-0.35,-0.42和-0.11),而与气温、风速和露点温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0.20和0.19);K均值聚类分析表明,千岛湖大气能见度较高时,气象条件为高温、高风速、低湿和低海平面气压,是夏秋季午后典型的气象特征,而大气能见度出现低值时,气象特征为低温、高湿、高海平面气压和低风速,为春冬季夜晚及凌晨典型的气象特征;以消光系数、干消光系数与AQI和大气污染物PM10、PM2.5、SO2、CO、NO2浓度构建回归模型,显示回归(P<0.001),且相对于其他污染物浓度指标,AQI和PM10、PM2.5浓度对大气能见度贡献率(R2)较高,表明其对大气能见度变化影响较大。【结论】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能见度高,空气环境质量较好,大气能见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大气能见度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和气象因子相关,气温、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对大气能见度影响较高,AQI和PM10、PM2.5浓度对大气能见度影响较大;除去雨、雾等特殊天气影响后的大气能见度可有效反映大气环境质量。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