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家蚕橙色及锈色卵遗传学的研究(二)



编号 zgly000107150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家蚕橙色及锈色卵遗传学的研究(二)

作者 蒋同庆  鲁成 

作者单位 西南农业大学家蚕传遗研究室  西南农业大学家蚕传遗研究室 重庆 北碚  重庆 北碚 

母体文献 蚕学通讯 

年卷期 1985年04期

年份 1985 

关键词 锈色  遗传研究室  上位基因  分离比  卵浆  液膜  转色  实验成绩  显性基因  主导基因 

文摘内容 1.锈色卵、橙色卵、红色卵、白色卵系统均属西南农业大学家蚕遗传研究室的自然突变型.2.上述基因除已发表的以外,本实验进行全面的观察,而以锈色卵及橙色卵为主,遍及红色卵及白色卵的关系,均在1983~85年进行.3.我室的橙色卵基因和日本的赤褐卵,系在不同染色体上各别的基因.4.锈卵的卵色为近似于干稻草杆的锈黄色.浆液膜以黄锈色素为主,稍近似褐色,成虫复眼红色与红卵蛾一致,基因型为ru/ru,re/re,+w5/+w5.5.橙色卵的卵色为可可色,产下的卵,在转色初期,浆液膜有明显红色素,尔后逐渐成为深红色,比黑色卵遥紫,近于藤色,终成可可色(cocoa),成虫复眼也是可可色,基因型为ru/ru、+re/+re、+w5/+w5.6.红色卵的卵色为红色,基因型为+ru/+ru、re/re、+w5/+w5.7.白色卵浆液膜无色只有卵黄色透过卵壳,故呈淡黄色,普通称之为白色卵.基因型为ru/ru、re/re、w5/w5,但白卵基因w5对橙色卵基因ru/ru、+re/+re及红色卵基因re/re,+re/+re均为上位.8.橙色卵系交红色卵系的F1或锈色卵交正常卵的F1均为黑色,F2均分离黑色、橙色、红色、锈色四种成9∶3∶3∶1之比,以F1黑色卵系回交锈色卵生黑、橙、锈、红四种成1∶1∶1∶1之比,回交橙色卵生黑,橙成1∶1之比,回交红色卵黑红成1∶1之比.9.橙色卵交配锈色卵第一代F1为橙色卵,第二代F2生橙锈成3∶1.将其F1回交锈色卵RF1生橙锈成1∶1之比.10.设锈色卵基因ru红色卵基因re及第5白卵基因w5及其各个的正常基因+ru?三对基因,其中第一,ru与re两对基因存有互助基因的关系,第二,w5在ru及re的上位,而ru在re的上位,则所有实验成绩的结果均可说明.A.锈色卵基因ru与+re互助成橙色卵,基因型为ru/ru、+re/+re;B.红色卵基因re与+ru助成红色卵,其基因型为re/re、+ru/+ru;C.+ru与+re互助成黑卵,其基因型为+ru/+ru、+re/+re;D.ru在re的上位,故ru与re共存时的ru/ru,re/re基因型,只现锈色卵ru的锈色而不现红色卵基因re的红色.11.第5白卵基因w5在锈色卵及红色卵的上位,故此两者共存时则均只发现白色卵而不发现锈色卵及红色卵.故在w5/w5,re/re、+ru/+ru基因型只发现白色卵不发现红色卵,在w5/w5,ru/ru,+re/re基因型也只发现白色卵而不发现橙色卵.12.由于锈色卵基因ru及其正常基即+ru与红色卵基因re及其正常基因+re,两对基因是互助基因,而由于互助基因间的结合与分离,往往会误认为本来卵色间的分离颠倒了显性和隐性关系.例如锈色卵和红色卵交杂F1为红色卵,F2分离红锈成3∶1,很像红对锈是显性,但实际红色卵基因型+ru/+ru、re/re,锈色卵基因型为ru/ru、re/re,两者F1,+ru/ru、re/re,其F1异质性是+ru/ru,虽现红色卵,但并不是红色卵re/re的自身re能发现红色(因re如无+ru即不能发现),而是因为有+ru,此基因型才发现红色,当F1++ru/ru互交形成F2个体时,则成ru/ru,+ru/+ru或+ru/ru,而在+ru/+ru、re/re或+ru/ru、re/re基因型虽仍形成红色,但当ru为同质性,成ru/ru、re/re基因型时,则红色即不发现,而让位给其上位基因ru/ru,发现锈色卵.所以,此锈色卵的不发现并不是因为它对红色卵是隐性,而是因为ru对其正常(normal)+re是隐性的缘故;恰恰相反,自其本质来说,红色基因re本身对锈色基因ru,反而是隐性,就是下位,而绝不是显性.13.利用锈色卵与红色卵两对基因为材料,可以按需要作成3∶1,9∶3∶3∶1及9∶3∶4的遗传分离比供给遗传学的实验材料.只要饲养几个蛾区,即可互相交杂获得100~200个卵区,每区有400-500卵,完全可以计数足够的遗传分离比,这是最便宜的实验教学材料.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