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2000—201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退化状况时空分析



编号 zgly000145951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2000—201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退化状况时空分析

作者 骆成凤  许长军  游浩妍  靳生洪 

作者单位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对地观测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3年14期

年份 2013 

分类号 S812 

关键词 草地退化  青海湖流域  动态变化度  景观格局  转类指数 

文摘内容 青海湖流域属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地退化状况是反映该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有效指标。在对青海湖流域退化草地分类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手段获得流域退化草地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信息。采用Markov模型、退化草地动态变化度、转类指数和景观指数对青海湖流域草地退化状况时空变化进行多角度分析。研究表明201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状况良好,未退化草甸与未退化草原在整个流域占绝对优势,是流域面积的38%。2000—2010年期间,流域草地变化不大,退化草地转类指数为-0.0384;草地变化整体上呈极轻微退化趋势,在这11a期间呈现先退化、后改善的状况。流域内不同退化草地类别的空间景观格局表现比较稳定。青海湖流域的优势草地类别是未退化草甸,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2000—2010年期间该类别的动态变化度为1.82%,没有发生大幅度变化,时空变化都比较稳定。中度退化草甸是退化最明显的类别,即使在流域草地呈改善状况的2006—2010年期间,有近7.4万hm2退化为重度退化草甸,占中度退化草甸转变为其他类别的65%。流域中与其他类别相互转换频繁,面积变化幅度最大的类型是轻度、中度退化草甸,及重度退化草原,在流域草地退化发生改善的2006—2010年期间,这3个类别的动态变化度达到15%—21%之间;空间上它们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北部、青海湖北部以及环青海湖区域。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