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0061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体育活动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王刚
作者单位 榆林学院社科系
母体文献 中国临床康复
年卷期 2006,10(24)
页码 140-142
年份 2006
分类号 R339.4
关键词 精神卫生 学生/心理学 体育运动 综述文献
文摘内容
目的: 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应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探析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充分利用高校体育教育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维护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开辟新的有效途径。
资料来源: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5—06/2004-08期间的相关文章, 检索词为“psychological health, sports educ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3-03/2004—08期间的相关文章, 检索词为“体育、心理健康”, 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 对资料进行初审, 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 文章所述内容应与体育及心理健康研究相关。排除标准: 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资料提炼: 共收集到42篇相关文献, 1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 排除的32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10篇文献中, 5篇涉及体育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3篇涉及身体活动与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2篇涉及体育活动的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资料综合: 在大学生群体中, 患有明显心理疾病的人为数不多, 但相当一部分人处于“第三状态”。当代大学生心理“第三状态”主要表现为: 学习效率不高, 缺乏目标与动力, 情绪烦燥焦虑, 常常感到生活无聊, 提不起劲, 自卑逃避等。根据已有资料归结, 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应有: 改善情绪状态; 增强自信心, 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改善认知活动, 提高学习效率; 陶冶性情, 锻炼意志, 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改变睡眠模式; 心理治疗效应等。体育活动的各种特征, 如活动类型、活动强度、持续时间都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体育教育实践中, 不能将其功能窄化.要自觉将其心理教育功能加以实施; 在体育教育中, 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确立良好的教育机制, 才能获得效果。
结论: 体育活动是促进心理健康的一个有效途径, 所以应认真开展体育与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