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大针茅草原蝗虫的群落结构和能流研究



编号 zgly000117729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大针茅草原蝗虫的群落结构和能流研究

作者 邱星辉  李鸿昌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1997年01期

年份 1997 

分类号 Q958.15 

关键词 大针茅草原  蝗虫  相对丰富度  群落结构  能流 

文摘内容 大针茅草原蝗虫的常见种类有11种,其中7种属蝗亚科。毛足棒角蝗、短星翅蝗和鼓翅皱膝蝗、狭翅雏蝗分别构成蝗虫早、中、晚期的优势种类。蝗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在蝗虫的发生中期较高。蝗虫的次级生产力为5.18kJ/m2·a,是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0.18%。通过整个蝗虫群落的能流为16.84kJ/m2·a。不同的蝗虫种群在生态系统能流中具有不同的贡献,其中毛足棒角蝗在整个蝗虫群落的能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它的能流占总能流的40.2%。从季节上看,在蝗虫发生的后早期和中期,通过蝗虫的能量较多。大针茅草原蝗虫种群的生产量和呼吸量之比在30%~70%间,平均为44.8%,蝗虫的生长效率(P/A)在23%~41%间,平均为30.9%,不同种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