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2529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萧伯纳戏剧在中国
母体文献 戏剧艺术
年卷期 2006,(4)
页码 109-109
年份 2006
分类号 J82
关键词 中国 戏剧艺术 萧伯纳 《华伦夫人的职业》 《圣女贞德》 《文汇报》 二三十年代 《奥赛罗》 社会问题剧 《卖花女》
文摘内容 宫宝荣在《“思想的工厂”和“良心的提示”——萧伯纳戏剧在中国》(《文汇报》2006/6/8)一文中说, 对全世界的戏剧人而言, 2006年有两位值得缅怀的伟人, 一位是易b生, 另一位则是萧伯纳, 而他们都对推动中国戏剧的现代化有着难以磨灭的贡献。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学界就传统戏剧的何去何从发生了激烈争辩。无论是鼓吹彻底废除的, 还是主张温和革新的, 都将目光转向了国门之外, 一时间掀起了一场不小的外国戏剧译介热潮。在众多西欧戏剧家中, 名声最响、影响最大者当属易卜生和萧伯纳。萧伯纳曾明确提出, 戏剧是“思想的工厂, 良心的提示者, 社会行为的说明人, 驱逐绝望和沉闷的武器, 歌颂人类上进的庙堂”。这一切对正处于黑暗中摸索的中国人来说又是何等的重要!萧伯纳认为, 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传统戏剧已经过时, 如《奥赛罗》就是一部“不能产生现代意义的真悲剧”, 而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则有力地干预、揭露社会矛盾, 萧伯纳曾说: “在她(娜拉)身后发出地碰门声, 比滑铁卢或色当的炮声还更有力量。”萧伯纳在近半个世纪创作的五十多部作品中, 在中国影响较大的有《华伦夫人的职业》与《武器与人》, 以及《芭芭拉少校》、《圣女贞德》和《卖花女》等剧, 看得出都带有“易式”戏剧的印记。早在1921年, 萧伯纳的剧本就被搬上了上海舞台。研究表明, 这一时期的中国戏剧家几乎无人不读萧伯纳。萧伯纳的戏剧至今已有30余部被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 评价萧伯纳的旧籍和文章到现在早已数以千计。文章认为, 就总体而言, 萧伯纳的戏剧在中国的传播并不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