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61719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三江源农牧交错区植被群落及土壤固碳持水能力对退耕还草措施的响应
作者
李令
贺慧丹
未亚西
杨永胜
罗谨
李红琴
李英年
周华坤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草业科学
年卷期
2017年10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Q948.1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植被恢复
群落结构
持水特征
水源涵养
容重
土壤有机质
文摘内容
为探讨三江源农牧交错区植被群落演替、土壤固碳及水源涵养能力对退耕还草措施的响应,以青海省过马营镇退耕还草封育示范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实地监测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地经退耕还草措施后,植被群落演替、土壤固碳及持水能力的变化状况。结果显示,1)退耕还草11年后,其植被群落盖度、平均高度、植物分层及地上生物量均达到原生植被水平;而Shannon-Wiener群落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达到原生植被的80.9%和97.5%。2)退耕还草11年后,0-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降低5%,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分别较原生植被样地增加了12.6、9.4和11.2mm。3)退耕还草11年后,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C/N显著高于原生植被样地31.85%和37.63%(P<0.05),土壤全氮密度与原生植被样地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退耕还草措施有利于农牧交错区荒漠化草地生态环境的恢复,是遏制和改善三江源区草地荒漠化的有效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