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55601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卧龙大熊猫食物基地的竹子种群密度及生物量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周世强
黄金燕
魏荣平
张亚辉
刘斌
宋仕贤
王鹏彦
张和民
作者单位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濒危动物繁殖与保护遗传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四川林业科技
年卷期
2008,29(3)
页码
8-13
年份
2008
分类号
S718.54
关键词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食物基地
竹子
种群密度
生物量
卧龙自然保护区
文摘内容
2005年11月~12月我们采用“定性评估法”、“样方法”、“收获法”和“非损伤重量估测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2002年引种栽培的拐棍竹、白夹竹、美竹和方竹等竹种的生长状况、种群密度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拐棍竹、白夹竹和方竹均以中等生长状况为主,占50%~100%,美竹则以上等生长状况为优势,达70%左右。不同竹种无性系种群密度平均为拐棍竹467.76株·hm^-2、白夹竹286.00株·hm^-2、美竹326.00株·hm^-2、方竹21.33株·hm^-2,各龄级的排序均遵循4a生〈3a生〈2a生〈1a生的递增格局。拐棍竹、白夹竹、美竹和方竹生物量(鲜重)平均分别是41.99k·hm^-2、29.40k·hm^-2、188.06kg·hm^-2和16.30kg·hm^-2,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因竹种不同各有差异。不同龄级竹子的鲜重具有明显差异,其排序为1a生〉2a生〉3a生〉4a生,但均呈现出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竹子新生竹的数量和质量逐渐递增的趋势。利用SPSS13.0软件建立了不同龄级竹种各器官生物量的估测模型,1a~2a生竹的模拟效果最佳(P〈0.001),3a~4a生较差,同时根据不同生长状况与竹种种群密度和生物量的方差分析,以及不同竹种各龄级种群数量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食物基地的经营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