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56669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闽江河口典型植被群落带及交错带植物-土壤体系中硅素的分布特征
作者
高会
李家兵
何涛
孙志高
范爱连
祝贺
任鹏
翟水晶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7年01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Q948.1
关键词
硅
交错带
分布特征
湿地
闽江河口
文摘内容
为研究闽江河口湿地典型植被群落带及交错带硅素空间分布特征,以鳝鱼滩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7月由陆向海方向设置2条样带,对植物生物硅含量及储量分配比、表层土壤生物硅及有效硅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闽江河口湿地典型植被群落带植物生物硅含量均低于交错带,且不同类型植物硅含量差异较大(p>0.05),其中芦苇、短叶江芏、互花米草和扁穗莎草硅含量分别为15.66,9.09,7.17,7.77mg/g。从空间来看,高潮滩不同植物生物硅含量均高于低潮滩。就不同器官而言,不同植物地上部分均高于地下部分,具体表现为枯体>茎>叶>根,其含量分别为13.40,12.49,11.72,6.58mg/g。(2)交错带植物(短叶茳芏与芦苇)地下根系生物硅分配比大于地上各器官,而典型群落带植物生物硅分配比则与之相反。(3)湿地表层土壤近岸方向2条样带生物硅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近海方向2条样带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由岸及海方向2条样带表层土壤有效硅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研究表明,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及其生长环境条件不同、地形条件和潮汐作用带来水文条件的差异对湿地硅素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这对研究河口潮汐湿地硅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