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4943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捕食应激致大鼠的持续性情绪唤醒障碍
作者单位
解放军成都军区成都总医院神经内科
母体文献
中国临床康复
年卷期
2006,10(42)
页码
57-60
年份
2006
分类号
R338.64
关键词
应激障碍
创伤后
捕食应激
情绪唤醒
动物模型
文摘内容
目的: 探讨严重心理应激是否可引发实验大鼠较长时间的情绪唤醒水平障碍, 以建立较理想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动物模型。
方法: 实验于2004-01/2005-06在解放军成都军区成都总医院完成。选择雄性Wistar大鼠135只, 成组设计随机分为捕食应激组75只和正常对照组60只。先将大鼠放人捕食应激实验箱的小笼中, 再将一只饥饿的猫放人实验箱中, 使猫与大鼠无生理伤害性接触, 致大鼠出现轻微惊恐性颤动及因惊吓所致呼吸急促而快速鼻翼煽动6~8min; 正常对照组大鼠除不接触猫外, 其他处理程序相同。并通过大鼠运动活性、探究行为、拒俘反应性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测应激后4个月内实验大鼠情绪唤醒水平改变, 同时以Moms水迷宫法检测其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SPSS9.0软件进行单因素或双因素方差分析, 以及各组均数的S—N—K法和Tamhane’s T2法检验。
结果: 参与实验大鼠135只在实验过程中无死亡, 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捕食应激后1个月内应激大鼠旷场爬越行为明显减少[(71.5±13.5), (96.8±18.4)分, P〈0.05]; 4个月时后肢性站立仍明显减少[(11.4±2.1), (17.9±3.3)分, 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应激大鼠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降低[(4.8±0.9)%, (20.7±3.7)%, P〈0.01]; [(0.9±0.2)%, (6.6±1.2)%, P〈0.01]。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拒俘反应性则在应激后2个月内明显增加[(2.4±0.5), (1.5±0.4)分, P〈0.05]。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捕食应激后第1天应激大鼠在Moms水迷宫空间觅向训练中潜伏期明显延长[训练15次时为(32±6), (17±3)s, P〈0.05], 在空间定向能力测试时.应激大鼠水迷宫的4个象限中无目的漫游所花费时间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应激后2周时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测试无明显改变。
结论: 单纯捕食应激成功诱发了实验大鼠持续性运动活性减少、探究行为受抑、警觉水平过高、焦虑不安状态、环境适应能力下降、惊恐逃避反应等多种情绪唤醒障碍, 以及短期空间学习和记忆等认知能力受损表现, 具有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相似的致病因素与过程, 可基本模拟其主要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