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紫花苜蓿对建筑复垦土壤的改良效果



编号 zgly000151666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紫花苜蓿对建筑复垦土壤的改良效果

作者 李永强  焦树英  张佳楠  贾继文  解璐晗  姚瑶 

作者单位 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母体文献 中国草地学报 

年卷期 2016年03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541.9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土地复垦  土壤改良  土壤有机碳含量 

文摘内容 在建筑复垦地上种植紫花苜蓿,连续5年进行土壤分层(0~10cm、10~20cm、20~30cm)取样,通过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与分析,研究种植紫花苜蓿对建筑复垦土壤生物改土效果和土壤碳固存效应。结果表明:土壤全量养分在种植苜蓿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种植第二年表层土壤全氮含量达0.73g/kg,高于种植前43.1%,且表层0~10cm全氮含量最高,全磷含量0~10cm层在种植第三年显著增加(P<0.05),全钾在种植苜蓿期间差异不显著。速效养分中碱解氮含量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速效钾和磷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二者分别在第三年和第二年达到高峰期;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在种植苜蓿第四年显著增加(P<0.05),其中表层增幅最大,分别增加68.0%(有机碳)和59.3%(有机碳密度);表层土壤大颗粒趋于细化,小于0.01mm的土壤颗粒没有明显变化,种植紫花苜蓿四到五年可以显著改善复垦地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提高土壤碳库储量。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