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行距比例及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互作效应



编号 zgly000171550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行距比例及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互作效应

作者 贺玉鹏  樊志龙  赵财  胡发龙  殷文  于爱忠  柴强 

作者单位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20年04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S513 

关键词 行距比例  种植密度  耗水量  棵间蒸发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文摘内容 探究是否可以将行距比例和种植密度集成于同一作物生产系统中来提高作物产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以玉米五谷568为研究材料,于2017—2018年进行大田试验,设7∶3(L1,宽行56 cm∶窄行24 cm),6∶4 (L2,宽行48 cm∶窄行32 cm),5∶5(L3,等行距40 cm) 3个行距比例水平,82 500株/hm2(D1)、90 000株/hm2(D2)、97 500株/hm2(D3)、105 000株/hm2(D4)、112 500株/hm2(D5) 5个种植密度,探讨不同行距比例及密度处理对玉米的耗水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L1行距比例可有效降低玉米耗水量,但会增加棵间蒸发,对E/ET影响不显著,其中2017年L1较L3能有效降低耗水量11.9%,2018年无显著差异;此外与传统行距比例相比,L1行距比例具有增产优势,玉米增产5.2%~10.5%,提高水分利用效率6.5%~8.7%。密度间比较,D3密度较传统密度D1能有效降低耗水量、棵间蒸发量以及E/ET,对玉米增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其中D3密度较传统密度D1耗水量降低13.3%,2018年差异不显著;棵间蒸发量减小7.1%~7.2%;E/ET减小6.8%~19.2%;玉米增产7.5%~17.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3.9%~46.2%。2年L1D3较传统处理L3D1耗水量降低12.8%~30.6%;棵间蒸发量降低8.5%~10.4%;E/ET降低7.3%~7.5%;玉米产量增加7.7%~25.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0%~41.2%。因此,在河西绿洲灌区,7∶3(L1,宽行56 cm∶窄行24 cm)行距比例结合97 500株/hm2(D3)种植密度可有效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