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25288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我国真实国民储蓄与自然资产损失(1970—1998)
作者
胡鞍钢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母体文献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
2001,38(4)
页码
49-56
年份
2001
分类号
F222.33
F124.5
关键词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财富
真实储蓄
自然资产损失
中国
GDP
森林耗竭损失
能源耗竭损失
二氧化碳
污染损失
文摘内容
1995年世界银行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真实国民财富, 并于1997年首次提出真实国内储蓄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它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家真实的储蓄率, 作者利用世界银行数据库分析了1970-1998年期间我国真实储蓄与自然资产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 通过国际比较我们发现, 凡是资源型国家或工业化加速的国家, 自然资源损失或污染损失占GDP的比重就大, 通过历史数据比较, 我们也发现中国在过去20多年经历了“先破坏, 后保护, 先污染, 后治理, 先耗竭, 后节约; 先砍林, 后种树”, 造成我国真实国民财富的极大损失, 作者称为“生态赤字”, 1985年我国自然资产损失占GDP比重接近20%, 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于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能源结构调整, 这一损失占GDP比重迅速下降, 到1998年降为4.5%, 但仍明显高于日本和美国, 作者认为今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将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 即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提高真实国民财富为目标, 并认为继续实行资源节约型, 环保友好型, 开放贸易型的发展政策对实现上述目标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