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土高原旱作区糜子-绿豆带状种植农田小气候特征与产量效应



编号 zgly000164637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土高原旱作区糜子-绿豆带状种植农田小气候特征与产量效应

作者 宫香伟  李境  马洪驰  陈光华  王孟  杨璞  高金锋  冯佰利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10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162.4  S516  S522 

关键词 糜子/绿豆间作  黄土高原旱作区  农田小气候  产量 

文摘内容 基于黄土高原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特性,研究了4种糜子(P)-绿豆(M)间作模式下[2∶2(2P2M)、4∶2(4P2M)、4∶4(4P4M)、2∶4(2P4M)]农田小气候特征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糜子-绿豆间作模式显著增加了生育后期糜子的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绿素含量(SPAD),使其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由于高位糜子的遮阴,导致矮位绿豆阶段性徒长,株高显著增加,而LAI和SPAD均有所下降.糜子-绿豆间作模式降低了糜子籽粒灌浆过程中的群体上层光照度和空气温度,而相对湿度显著上升.地上部气候环境的变化调控了间作体系地下部的土壤温度,减少了群体的漏光损失,使其表现出冷湿的生态环境.而矮位绿豆较差的通风透光条件形成相对封闭的间作系统,抑制了绿豆植株的生长发育,使其处于间作劣势.与单作相比,2P2M、4P2M、4P4M和2P4M处理的糜子单株穗数、穗长、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分别增加了7.5%~45.0%、2.2%~12.2%、35.4%~94.0%和2.3%~4.7%,产量比单作提高了5.6%~20.7%;间作处理下矮位绿豆的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P4M间作模式下的绿豆受糜子影响最小,产量比单作降低了34.8%.糜子-绿豆间作存在明显的间作优势,各间作处理下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2P4M间作模式下的LER达到最大值(1.86).因此,黄土高原地区糜子-绿豆最佳的间作配比为2P4M.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