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基于RS和GIS的乌江流域(重庆段)湿地景观动态分析



编号 zgly000156693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基于RS和GIS的乌江流域(重庆段)湿地景观动态分析

作者 宋诗园  曾波  周廷刚  关舒婧 

作者单位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年卷期 2017年01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P901  P237  P208 

关键词 湿地景观  动态监测  遥感与GIS  乌江流域  三峡库区 

文摘内容 为了探究三峡库区的建立对乌江流域(重庆段)即重庆东南地区湿地环境产生的影响,以landsat-5 TM和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e Cognition和Arc GIS平台,采用面向对象分类的方法,建立重庆地区乌江流域1995、2005和2015年湿地景观数据库,利用景观动态变化度、景观破碎度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重庆地区乌江流域内湿地景观近20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地区乌江流域整体湿地景观面积近20年处于增长趋势,动态变化指数最高为水库,最低为水田;2)湿地景观转移以湿地景观内部转移为主,湿地景观与非湿地景观转移为辅,人工湿地增加比重高于天然湿地;3)研究区内景观破碎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说明该区域湿地环境先恶化后得到改善;4)1995、2005和2015年,天然湿地景观分维数均低于1.6,人工湿地均高于1.7,说明人工湿地景观格局比天然湿地复杂。天然湿地的稳定性指数远低于人工湿地,且接近于0,说明自然湿地内部空间结构更加脆弱。通过三峡工程及其他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乌江流域(重庆段)湿地景观格局发生变化,对该地区的湿地环境总体改善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三峡工程建设、库区蓄水,以及龙潭水利工程、江口电站等水利设施修建,乌江流域内湿地总体面积增加,人工湿地变化较天然湿地更为明显,但天然湿地相比人工湿地更易受外界干扰,应加强相对应的保护措施。研究为保护该地区湿地景观,建立乌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动态监测体系,以及为武陵山区精准扶贫提供技术支持。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