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45944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小兴安岭十种典型森林群落凋落物生物量及其动态变化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3年06期
年份
2013
分类号
S714
关键词
小兴安岭
凋落物产量
不同群落
组成及动态
文摘内容
在小兴安岭地区选取10种典型森林群落分别设置样地,研究该地区不同群落类型凋落物的年产量、月动态变化以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10种群落类型中年均凋落物量大小依次为椴树红松林(4.08t·hm-.2a-1)>蒙古栎红松林(3.83 t·hm-.2a-1)>云冷杉红松林(3.55 t·hm-.2a-1)>云冷杉林(3.44t·hm-.2a-1)>枫桦红松林(3.43t·hm-.2a-1)>山杨次生林(3.26 t·hm-.2a-1)>白桦次生林(3.04 t·hm-.2a-1)>枫桦次生林(2.96 t·hm-.2a-1)>杂木林(2.95 t·hm-.2a-1)>白桦落叶松林(2.91 t·hm-.2a-1)。凋落物各组分中均以落叶为主,约占凋落总量的60%以上,枝仅占凋落量的5.7%—9.4%.凋落物月动态模式主要有两种:单峰型的有蒙古栎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枫桦次生林、山杨次生林、白桦次生林、杂木林,高峰期在8—10月份;双峰型的有云冷杉红松林、云冷杉林、白桦落叶松次生林,前两种群落的凋落高峰期在4月和9月,后者高峰期在8月和10月。不同群落类型年凋落量差异显著,原始红松林凋落量高于天然次生林,且凋落高峰出现时间以及各组分所占比例与群落类型有关,同时也与树种生物学特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