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沉积作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52912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沉积作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 肖海兵  李忠武  聂小东  马文明  黄斌  陆银梅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大学环境生物与污染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母体文献 土壤学报 

年卷期 2016年04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154.2  S157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土壤侵蚀  酶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碳循环 

文摘内容 土壤酶与土壤矿质营养元素循环、能量转移等密切相关。明确土壤酶对土壤侵蚀—沉积作用的响应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土壤侵蚀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通过分析湘中红壤丘陵区松林坡面侵蚀区及沉积区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揭示了酶活性与土壤主要养分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土壤侵蚀—沉积作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区绝大多数土层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脲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要显著高于侵蚀区。土壤沉积作用明显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其次,侵蚀区与沉积区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差异在侵蚀干扰较为严重的表层(0~30 cm)土壤表现较为明显,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差异逐渐减小。侵蚀区与沉积区SOC、TN、DOC及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之间及其与SOC、TN、DOC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此外,偏冗余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SOC是解释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主要因子,其解释量达7.5%,侵蚀诱导SOC在坡面的再分布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