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化在自然中的低碳巧思
要想在北京城区内寻点儿野趣,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当数一个不错的选择。可贵的是,这种野趣又不乏时尚元素——原来,户外科普导览标志物群最近落户森林公园,以景观标志物的新颖形态,对生物速分、人工湿地、太阳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光导照明等十余项绿色低碳技术进行了集中展示。依靠公园的景观也能自然地进行科普吗?或多或少带着些疑问,记者趁着秋高气爽来到了森林公园。
人工湿地:为公园造个“肾”
缺水的北京似乎是湿地的绝缘体,森林公园却有颇为大气的一片,水草丰茂、层叠错落。
一提湿地,很多人也许会联想到江南水乡的清雅,却不知它有着“地球之肾”的美誉,可以沉淀、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森林公园的这个“肾”虽然是人造的,发挥的作用可是一点不差。“我们很大一部分绿化用水都是靠湿地净化的循环水。”北京世奥森林公园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前期规划部主管兰振宇告诉记者。
原来,园区内的湿地完全模拟了自然生态系统,由基质和水生生物组成,基质表面吸附的微生物形成了大量生物膜,分布于池中植物根系。它通过物理、化学、生化作用净化污水,每天可以处理再生水2600m3,处理湖内循环水20000m3,同时确保水质达到景观用水标准。
沿着公园的木栈道,游人可以一直走到湿地深处;而在其中某一段,甚至可以透过特意设计的玻璃挡板,看到各色的鱼儿在水生植物间快乐地嬉戏。
生物多样:相亲相爱一家人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讲讲生活在公园里的大家庭了。虽然公园面积不算小,用兰振宇的话说“走慢点儿兜一圈得4个小时”,可能同时容纳那么多种动植物,也绝非易事。
据了解,公园的设计充分考虑到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围绕北京乡土生物群落、对林地、草地、湿地、水域等系统进行了规划,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以湿地为例,乍眼看上去没什么特别,却培育了芦苇、香蒲、水葱、千屈菜、睡莲等多种水生植物;而水里并不是鱼儿独霸,鸭子也常来凑热闹。一时间,红的鱼、白的鸭、黄绿相映的植物、偶尔点缀些其他色彩的小花,再加上完全陶醉于其中的游人,生物多样之善之美,真的不用再多言语了。
“人少的时候,能看到白鹭,山上还有野兔。”兰振宇笑着补充说。
光导照明:享受自然的恩赐
尽量使用节能灯以减少电耗,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然而在省电的问题上,森林公园却另有自己的想法。
距离园区主要景观“奥海”的码头不远,一个个近似半球形的装置沿石径排列着,拖住了记者的脚步。这就是利用自然光节电的光导照明系统。
据了解,这套系统通过采光罩导入、光导管传输、强化及漫射装置把自然光均匀高效地引入室内,可以减少白天照明电耗。使用了该系统的覆土码头建筑,有光导管20米,每年可节电1063度。
同样属于充分利用自然恩赐的还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它巧妙地与公园景观廊架融为一体,遮阴的同时还能发电,要不是兰振宇特别指点,记者还真没留意。可别看它们如此“低调”,一年竟然能发电8万度,可以节煤28吨,减排CO276吨。
这是一个连垃圾筒设计都蕴藏着环保匠心的公园,这是一个时时可以静赏优美音乐的公园,更重要的,这是一个能让混在北京的人们沉下浮躁之心、回归自然的公园。
■ 延伸阅读
低碳旅游先行者
峨眉山是中国首个推行低碳旅游的景区。今年的两会期间,峨眉山景区马元祝董事长首先提出低碳旅游新概念,并在景区率先推行,成为行业的先行者。
长期以来,峨眉山景区注重植被和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一直维持在95%以上;景区早在12年以前就实行了到景区旅游统一乘坐旅游交通大巴的方式,在景区宾馆和农民旅游饭店中明确规定要使用天然气以及节能减排等一系列硬性措施,每年可节约能源50%以上;近年来,通过数字化峨眉山建设,对景区的空气、水源、植被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对旅游酒店和农民旅游饭店的用水用电、环保和污染排放实施定时不定时监测,景区内运营的观光车采用低碳排放的绿色环保观光车,实现了景区与交通运输、宾馆酒店、餐饮娱乐、旅行社的共同协调发展。
今年峨眉山景区加大了宣传,向游客倡导生态、健康、绿色的低碳旅游方式,鼓励大众出行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工具。将低碳一词植入景区酒店业,不断从服务项目、日常服务与管理等方面带来巨大变革。在景区各酒店推行环保出行计划,酒店提供环保自行车,通过自行车租赁,倡导绿色出行,受到客人的普遍欢迎。
低碳旅游已成国家层面行动
日前,在天津举行的2010中国旅游产业节上,世界旅游组织亚太部主任徐京表示,2010年,全球旅游业发展出现强劲的复苏势头,绿色低碳旅游已成为政府行动。
徐京指出,目前世界旅游业出现了三点走向。第一,很多国家勇于放弃部分增长缓慢的市场,注重拓展新兴市场。其中打亚洲市场牌的动向明显。例如,菲律宾旅游业放弃了传统市场美国,向中国、韩国等亚洲进军,带来100%增长率。马来西亚开始向中东客源市场进军。
第二,旅游业很多国家都在积极走向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这种转变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落实到国家层面的行动方案。
第三,中国等亚洲很多国家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主流行业,旅游业就业发动机的效应显现,成为财富资源从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的途径。
然而,徐京强调,虽然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目前全球旅游大环境可喜,但是仍然存在着隐忧。其中政府针对财政赤字采取的限制出游措施,以及全球经济复苏中的高失业率,都对世界旅游业造成威胁。例如,英国政府出台的针对英国游客出境额外税,这对旅游业的发展是很大的打击。同时,虽然全球旅游业发展有一定复苏,但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高失业率。这将毫无疑问地抑制消费且极大地抑制客源市场。
黄橙 科技日报 20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