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词
国外松,主要指我国南方引种成功的湿地松、火炬松,是世界性人工用材林主栽树种,为良好的建筑、纸浆用材。湿地松还是非常优良的松脂生产树种。这两个树种已在我国引种驯化近百年,覆盖南方15个省区,造林达300万公顷,其中80%为湿地松,是我国南方荒山绿化、生态防护的重要树种,更为松脂化工产业和林纸林板产业提供了速生优质的原材料。近几十年来,通过科技攻关,我国已分区建立起国外松多世代育种群体和生产群体,满足了良种国产化用种需求。
树木档案
湿地松、火炬松原产自美国东南地区,均为松科松属高大针叶树种,由于其生长习性相似,又是20世纪初开始同步引种到中国,习惯统称为国外松,或简称外松,具有耐瘠薄、适应能力强、早期生长快、树干通直、松脂丰富易采、四季常绿和冠型优美等优良特性,适合在沿海、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等地造林,我国南方亚热带、热带地区以及山东、河南等暖温带地区均成功引种造林。由于对松材线虫病带有天然抗性,国外松成为南方广布性松类造林的首选树种。
原产美国的湿地松、火炬松在我国引种成功后,已成为南方地区当家栋梁。图为浙江安吉陈嵘纪念馆外的湿地松,由陈嵘于20世纪40年代组织种植。
国外有松为中用
国外松,顾名思义是从国外引种到我国的松树,目前引种最成功、种植面积最大的南方主栽国外松主要是湿地松与火炬松。最早在20世纪30年代,一些归侨、留美学者发现了湿地松、火炬松在北美的生长优势,从国外带回少量种子试种,随后一些大学的华人华侨通过学校赠送了较多的种子在广东、福建和南京等地试种,面积在10公顷以上。1944年,具有海外多年游学经历的陈嵘先生满怀报国热情,从美国引种了一批湿地松种子在家乡浙江安吉造林,为自力更生办学提供了经济资助,当年营造的湿地松大树至今仍保留着。
早期引种试验,证实了湿地松、火炬松适合我国南方多地荒山丘陵造林,且生长量和干型超过本土的松树,给积弱积贫的近代中国提供了可快速大量生产木材的树种。1947年,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在前述试验的基础上,赠送给中国一大批湿地松、火炬松种子。在随后的两年,我国完成了两种松树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等多个省区较大面积的造林,为国外松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实践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初,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作为四大建筑材料之一的木材极度短缺,同时由于当时钢铁工业落后,产能极低,木材成为基建和能源的重要材料来源,发展速生用材成为建设新中国的基本需求之一。1963年,以在美国求学多年、成绩杰出的吴中伦先生为代表,在浙江富阳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和余杭长乐林场开始了科学的国外松引种造林试验,同年,广东省林科所所长朱志淞开始了本地采种,扩大试种研究。
经济绿化用途广
经过近40年的引种驯化,以湿地松和火炬松为主的国外松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得以大面积推广。截止到80年代末期,国外松造林总面积约150万公顷,涵盖南方15个省区,成为我国广大亚热带丘陵、低山、岗地及沿海主要的速生丰产林树种,其优良、速生材用特性及良好的栽培特性也得到认可。
随着林分进入收获期,其良好的经济特性再次获得广东、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等国外松主栽区的喜爱,除了绿化贫瘠的荒山低丘之外,采脂湿地松逐渐成为当地林业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采脂后的木材依然可以作为优质纸浆材和纤维板材的原材料。革命老区江西吉安保有的国外松(主要是湿地松)面积达400万亩,是我国国外松保有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支撑着全市林脂、林板和林化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培育了江西飞尚、绿洲等一大批全国知名林脂、林板企业。除了江西,当前我国从南方暖温带、亚热带到热带,几乎所有的省区均有国外松种植,总面积达200万-300万公顷。
外来树种乡土化
国外松可能是最恋乡的引种驯化植物,尽管已在南国大地上扎根近百年,“国外松”的称呼从来没有改变。近年来,由于异常气候和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大规模引种活动越来越谨慎,但百年来国外松的引种对全世界林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为世界林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湿地松、火炬松在美国本土造林2500多万公顷,海外合计500多万公顷,是全世界人工林中仅次于桉树、杨树外最重要的人工林经济树种,其优良的长纤维、丰富的松脂、独特的建筑材特性以及抗旱、耐瘠薄的自然特性,使其成为三大世界级人工林树种中最具特色的经济、生态树种。很多时候,适合人工造林的土地无法很好地培育桉树、杨树等阔叶树种,松树就成了首选,而松树综合经济价值毫不逊色这两类树种。
与其他引种成功的作物、林木一样,为了满足大量造林用种的需要,提高外来物种在本土的适应性和经济特性,我国在引种成功的同时逐步建立起湿地松、火炬松种子生产基地,进入树木改良、繁育良种的阶段。
时至今日,我国南方已经有12个以国外松为主要育种、繁育树种的国家级良种基地,年可生产国外松良种1万多千克,可造林10万公顷,满足了我国国外松良种需求,逐步改变了近30年国外松造林种苗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国内生产的良种由于经过本地化的驯化和选择,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大大增强了抵御极端气候的能力,抛弃了外来树种的外衣,逐渐乡土化。
科技助力玉汝成
从早期引种到大面积推广,在造林高峰期的1986-1991年的6年间,我国共进口国外松良种(种源)150多吨,造林超百万公顷,良种供给的稳定性和小区域环境的长期适应性成为民间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因此,这期间我国国外松良种繁育和树种改良在市场需求激增下也迅速发展,全国10多个省在前期引种资源基础上营建了1000多公顷的母树林和种子园,到1988年,我国湿地松、火炬松年可自产种子达2万-3万千克,大大缓解了用种量的不足。
我国林业部门从“六五”时期开始委托相关科研机构研发我国自己的湿地松、火炬松良种生产体系。在面临种质资源缺乏、研究基础薄弱等重大难题的情况下,以中国林科院林业所、亚林所等单位为主的林业科研部门,经过数十年科技攻关,开展了功能基因组等生物技术组学基础研究,揭示了湿地松、火炬松在我国亚热带主产区主要生长、材性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全面研究了湿地松松脂相关性状及组分的遗传、变异特性,评价、筛选两树种基础资源群体达3.5万株,逐年开展杂交、聚合育种生产近万个杂交球果,全面更新创制了适合本地的新一代选择、生产群体,建成了我国中北亚热带地区乃至全国最大、最全的两树种多世代育种群体系统。
在杂交育种过程中,攻克了活花粉收取及多年低温干燥保存、医用器具辅助授粉、雌花球套袋拆袋时期及杂交球果两年期识别及保育等一系列杂交授粉技术难题,同时,先后采用高枝建筑式搭架杂交、种子园矮化杂交等技术,克服野外杂交授粉、球果采摘困难的难题。另外,一系列性状测定技术研发成功,并用于两松测定分析,为高世代良种种子园母树选择奠定了基础,目前已通过评审的湿地松、火炬松二代种子园及湿地松高产脂种子园,其生产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再次增益15%-50%。
近百年以前,这些来自北美大陆的湿地松、火炬松,在南亚大陆开花结实,在亚林人及同行专家手中完成了新南方松的转变,变成了我国南方不可或缺的松树大家族的一员,变成服务整个南方红壤酸土的绿色使者和部分山区的经济支柱。据统计,仅亚林所在30年间培育国家级、省级良种合计15个,支撑生产的良种造林面积200多万亩,预计新增木材储备数十万立方米,带动多省木材、纤维板和松脂、林化产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
栾启福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副研究员,国外松国家创新联盟工作联络人,主要从事国外松育种及选育研究。
中国绿色时报 20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