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中国林科院3项科技成果入选首批局重点推介项目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


应浩研究员介绍农林剩余物多途径热解气化联产炭材料关键技术


于文吉研究员介绍高性能木(竹)重组材制造技术


郭文静研究员介绍非醛类热塑性树脂胶合板制造技术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办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
5月24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办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遴选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林业扶贫等重点领域的先进适用科技成果进行推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简称林化所)开发完成的“农林剩余物多途径热解气化联产炭材料关键技术”和木材工业研究所(简称木工所)研发完成的“高性能木(竹)质重组材制造技术”、“非醛类热塑性树脂胶合板制造技术”共3项技术入选2018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批重点推介成果。发布会上,应浩研究员、于文吉研究员、郭文静研究员分别介绍了项目成果的主要内容并答记者问。
实现农林剩余物高效综合利用
由林化所蒋剑春院士科研团队研究、开发的农林剩余物多途径热解气化联产炭材料关键技术,使农林剩余物高效综合利用得以实现。通过开展生物质热解气化工艺、成套装备和炭材料技术的攻关,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农林剩余物高值化利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建立了示范生产线,制备出了生物质燃气、功能性炭材料及相关产品,并集成开发了农林剩余物气化供气、发电和供热系列技术装备,实现了农林剩余物的高效综合利用。为提升我国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的产业化利用技术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通过先进的技术将生物质转化为高品位的气体燃料和炭产品、炭材料,可以提供清洁能源和化工、储能、医药等行业需要的炭产品、炭材料,有助于减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发展生物质能源技术产业将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安全性,也是循环利用林业加工剩余物、农业秸秆资源的重要手段。
我国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在热解气化过程工艺控制技术、反应器结构及规模化放大等方面存在瓶颈,制约生物质产业的快速发展。针对原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蒋剑春等重点研发了热解气化新型反应器和成套技术装备。目前,成果已在各地推广应用,并成套技术设备出口到英国、日本、菲律宾、泰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在利用生物质能源替代燃煤和天然气、减排CO2、SO2、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了我国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有着非常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高性能木(竹)质重组材——木钢和竹钢
针对我国优质木材资源十分短缺和市场对木质材料巨大需求矛盾,于文吉率领的人造板与胶黏剂团队,利用我国资源丰富的速生林木材、竹材、灌木等生物质资源为主要原材料,经过10年的“产学研”联合攻关,研制出的高性能木质定向重组材料制造技术,开发出了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简称竹钢)和新型重组木(简称木钢)两大系列产品,可用于替代优质的硬阔叶材,产品具有性能可控、规格可调、结构可设计、环保性强等特点,目前,已经在全国12省、区大规模推广。
该项技术成果先后入选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科技成就展,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度第十六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2017年,被列入国家发改委《国家重点推广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获得授权专利47件,其中发明专利25件,实用新型专利22件,所形成的木竹重组材制造技术专利群涵盖了制造工艺、关键设备、生产方法和目标产品等;制订了《重组竹》《重组竹地板》等4项国家标准,发表论文120余篇,构建了较完备的知识产权体系。
2017年,我国人造板产量突破3亿立方米,2017年我国用于园林景观的防腐木用量为700万立方米,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超过20%,到“十三五”末我国高铁里程将达15万公里,地铁达600公里,高速公路达16.9万公里。如果木(竹)质重组材料能替代其中10%的市场份额,将形成千亿元级的新兴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以不含甲醛的热塑性树脂薄膜制备胶合板
以木工所郭文静率领的复合工程与结构材料团队研发的非醛类热塑性树脂胶合板制造技术,是木材与高分子材料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它打破了胶合板用液体胶粘剂涂胶、淋胶技术造胶合板的传统方式,创新性地以不含甲醛的热塑性树脂薄膜替代常规液态胶黏剂,制备胶合板。这一技术主要有3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解决了胶合板游离甲醛释放问题,二是实现了胶合板的清洁生产,三是生产成本可控,产品质量稳定创新。该技术已获国家专利12件,制定了林业行业标准《非醛类热塑性树脂胶合板》,先后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
目前,该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室内装饰装修、地板、家具制造等。特别在环境要求高的公共区域,以及特殊人群所在的礼堂会议室、幼儿园、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场所,其无游离甲醛释放和稳定力学性能的特点,使得产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比如杭州G20峰会场馆就用了此产品装修。另外在车、船等室内场均非常适合,其应用领域可覆盖目前大量应用的人造板应用领域,给老百姓提供环保、安全的家居材料。截止目前,该技术已在北京、河南、福建、江苏和广西等区域落地,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其生产成本和投资成本与普通胶合板相当。但生产更清洁环保,产品利润却是传统胶合板产品的5-10倍,附加值高,市场前景良好。投资回报期短,经济效益显著。
当今,人们对居室用产品环保和生产过程环保特别关注,该项技术成果适合于普通胶合板企业进行转型升级。若以10%的胶合板企业转型升级生产该技术产品,年产值就可达400亿元以上。该技术成果的推广示范应用将拉动我国胶合板产业产品升级换代,综合提升我国人造板产品制造水平,帮助企业绿色转型,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的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王建兰 宋平/院办)
王建兰 宋平 中国林科院院办 2018-05-25

关键词 科技  乡村振兴  林业产业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