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09年至今年,北京共投资1.35亿元对官厅、密云两大水库上游的河北张家口、承德地区,实施20万亩生态水源林建设项目和森林保护合作项目,以改善区域整体生态环境及两大水库的水质水量。北京市发改委近日表示,明年至2015年,北京还将投入8亿元在上述两地区造林80万亩。
河北两市是阻挡风沙袭京的屏障
据市发改委介绍,张家口、承德地区是阻挡风沙侵袭首都的前沿屏障,是密云、官厅两水库水源的重要汇集区。该地区历史上自然条件较差,土壤易受侵蚀,水土流失加剧造成上游地区耕地减少、沙尘暴易发,并加剧了北京两大水源地官厅、密云水库的泥沙淤积。
“淤泥多了会减少水库水量,同时也会影响水质。”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由于受地方财政资金所限等原因,张家口、承德经多年治理,仍有近2000万亩规划的宜林荒山荒地尚待绿化,其中与北京接壤的怀来、赤城、丰宁、滦平四县规划的宜林荒山荒地有688.7万亩。
此前已向河北投资1亿元造林
根据2008年12月北京与河北签署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合作的会谈纪要》,北京计划在2009年至2011年投资1.35亿元,在张家口、承德地区建设水资源和生态合作项目。其中1亿元用于在承德丰宁、滦平,张家口赤城、怀来4县建20万亩生态水源林。另3500万元用于环北京9个县及雾灵山、小五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现在已完成14万亩的建设任务,共栽植侧柏、油松等各类苗木1433万株,面积完成率100%,平均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达到了项目建设标准的要求。目前,正在建设余下6万亩的任务。
该负责人说,2012年到2015年,将在一期20万亩的基础上再建80万亩生态水源林,规划范围从4个县增至9个县,投资标准也由一期的500元/亩提高到1000元/亩,4年总投资为8亿元。
对于投资标准的提高,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造林营林处副处长张启生表示,是因为考虑到了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
■ 焦点
1 项目资金如何监管?
据市发改委介绍,由于项目投资额度大,且跨省市实施、涉及部门多,为保项目顺利实施,市发改委和市园林绿化局于2009年制定印发了《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和森林保护合作项目管理办法》,市发改委每年从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中安排项目资金并按年度拨付。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部门监督。
有关负责人表示,资金并非一次性给付,工程实行合同制管理,市园林绿化局按照建设进度,将苗木费、整地费、栽植费、管护费分期拨付张家口市、承德市林业局。
对资金的使用如何监管?该负责人说,资金由项目责任单位如张家口市林业局根据工程合同和建设质量进行支付,项目的监理则由北京方面通过招标派往河北,资金的拨付必须得到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支付建设单位。
此外,在项目完工后,京冀双方还会联合组织专家进行验收,编制《检查验收报告》。发改委每年将该项目列入重点稽查内容,定期跟踪、监督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
2 合作带来何种效果?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京冀在生态建设上原来也有合作,最早是针对两大水库。现在则是要打造一个大的生态环境,这种合作不仅包括生态的,还包括产业转移、惠农等多个方面。
张家口市林业局副局长康成福说,张家口荒山荒地较多,京冀合作的这个项目,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也引导了当地农民通过参加造林、林木管护等就业增收;对北京来说,也保证了其水源地的环境得到治理和保护。
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待一期20万亩水源林全部完成后,官厅、密云水库上游流域重点集水区内将形成森林植被群落,与北京市绿化构成较为完整、协调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并增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防沙固沙的功能。据估算,每年可新增涵养水量约400万立方米,减少河道泥沙淤积约60万吨。
3 工程质量如何验收?
据北京市林业勘察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陈海燕介绍,根据《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合作项目检查验收办法》,项目完工后将及时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工作实行县级自查、市(地)级复查和京冀联合核查三级检查验收制度。验收的内容包括面积测量、造林施工质量和辅助设施建设情况、成活率测量、林木生长情况、后期管护情况等。
陈海燕说,各县在当年各项任务完成后,于次年3月底前完成自查,市(地)级复查验收工作6月底前结束,京冀联合核查验收工作从7月开始。3年后还会再进行一次总的验收,主要是看保存率。一旦发现成活率较低,将进行补植补种。
■ 样本
昔日一片土黄如今尽显绿色
张家口市怀来县官厅镇项目植树55万株,总体成活率为86.3%
荒芜的山上被刨出一个个坑,一批批树苗从山下运来植入其中。
如今,曾经的一片土黄已尽显绿色。
“种树还是有效果。”70岁的护林员施正玉说。
造林站站长
早想治理但是缺钱
张家口市怀来县官厅镇项目区位于官厅水库东南侧,面积为5000亩。山脚下即是官厅水库,距水库最近处不到1公里。
在怀来县造林站站长王占勇的印象里,历史上,这里也曾是苍绿茂密的森林,但由于历史战乱、乱砍滥伐以及放牧等原因,昔日的绿色逐渐褪变成土黄色。一下雨,雨水混着土壤泥沙就流进了库区。
“早想治理了,但是缺钱。”王占勇说,直到他听说北京要投钱用来生态治理。
他还记得工程正式启动的日子———2009年7月28日。
其实施工早在此一两个月已陆续进行。平整土地、挖坑、种树,树苗是从当地的苗圃基地调运而来。“外地的苗木不适合这里的气候,长不好。”王占勇说。
官方资料显示,该项目区已投资300多万元,植树55万株。经过2年的施工建设,目前该项目区总体成活率为86.3%。
王占勇说,通过治理,灌木、草都长了起来,附近也都禁牧了,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
护林员
种树后村里不见大风沙
住在项目区南边施庄村的施正玉更能切身体会到这种变化。
老人说,几年前,特别是一到春天,风一起,卷着沙土就到村里了,昏天暗地,15米外都看不清人。现在山是青的,风沙也少多了。他还做起了护林员,每天早上7点多,从家里出来,开始上山巡视。一年2500元的工资,也能生活。
“种了树之后,村里几乎不见大风沙,就连空气也清新多了。”施正玉说。
图片说明:
8月23日,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官厅镇项目区,一位护林员在山上巡逻。这里经过2年的绿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本报记者 薛珺 摄
汤旸 新京报 2011年0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