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县拥有林地304万亩,森林蓄积量137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1.6%,是江西省林业重点县。
2024年7月,永丰县被列为全省深化集体林改先行试点县。永丰县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驱动全面乡村振兴稳步向前。
落实权属规模经营
深化集体林改,落实林地权属是前提。
永丰县坚持健全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以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为总体思路,为深化集体林改先行区建设筑牢基础。
2024年8月,一则消息传遍永丰县佐龙乡十里八村。该乡浪田村委7个村小组的经营纠纷山场,在工作人员持之以恒调解之下,涉及的群众终于和解,2210亩山场的争执宣告解决。山场登记发证后,将流转到绿祥林场实行托管经营。
为彻底落实好林地所有权属,永丰县重点围绕纠纷山场林权登记情况、争议山场所涉范围等,通过乡镇摸清底数、纠纷双方指清四界、专业人员绘清图纸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建立工作台账,分类施策形成问题清单。在此基础上,县里组建工作专班上山下乡、访村入户,耐心调解权属不清引起的矛盾纠纷。目前,全县已办理林权类不动产登记1300余宗、15.6万亩。
林农拿到林地后,如何规模经营?永丰县因地制宜,探索建立了林地收储平台和“国有林场+集体林”联营共建两种创新模式。对于已分山到户的林地,引进林权收储公司为收储平台,将碎片化、低产低效、偏远的林地及林农不会经营、不愿经营、经营不善的林地收储转租;对于未分山到户的林地,按照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原则,以林地入股、租赁经营、托管经营等方式,与本土国有林场联营共建,推动林地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经营。两种模式均得到林农的广泛支持,赢得了社会赞誉。北京中开晟业林业有限公司在永丰已达成近10万亩集体和个人流转林地意愿,“国有林场+集体林”联营共建累计发展规模超过40万亩。
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林农收益,给承包经营主体吃下定心丸,永丰县在坚持集体林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探索出家庭承包期不足10年的延包办法,林权证换发不动产权证,让“绿本”变成“红本”。
“两山”转化资源变资产
林地确权了,地块整合了,下一步就需要解决经营的启动资金。
永丰县聚焦林业融资难及贷款周期短等问题,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满足林业发展多元化需求。
8月7日,永丰县举办深化集体林改暨“惠林信贷通”产品启动会,首批受益者喜笑颜开。“惠林信贷通”根据林业经营者的经营规模、经营状况、收益权属等情况确定授信额度,贷款利率比同期同档次利率优惠30%,贷款周期最长可达10年。该产品投入1个月,即已发放贷款近2000万元。
永丰县先后推出“油茶贷”“兴林e贷”“公益林收益权质押”及木材加工企业的“林企贷”、木材交易“林标贷”、林权流转“林拍贷”、林农信贷产品“惠林信贷通”和“丰林贷”等多项金融产品,目前累计发放各类林业金融贷款超3亿元,县农商银行“惠林信贷通”总授信5亿元。
“我们将以此次深化集体林改为契机,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持续加大林业贷款金融供给,以满足林业发展多元化需求。”永丰县农商银行有关负责人说。
同时,为更好发挥林地效益,永丰县充分利用林地占补平衡政策,探索利用非林地的废弃矿山实施生态修复,不断拓展“两山”转化路径。目前,藤田镇和官山林场已争取林地定额指标538.45亩,修复所需资金64.61 万元,并全部由矿山企业支付到位。
“三产”融合驱动乡村振兴
10月9日上午,江西黄记山茶油科技有限公司在永丰县桥南工业园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该项目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黄记山茶油是一家农业现代化企业。此次奠基的项目占地50亩、总投资6亿元,将建成年产3000吨茶油和衍生医美产品生产线。
中村乡是“毛竹之乡”。该乡探索建立“企业+基地+传承人”生产经营模式,成立了永丰县工坊纸业有限公司,建成集生产、体验、参观于一体的生产线,开发玉扣纸产品5种。“工坊每年产值能达到50万元,新设计生产的几款玉扣纸产品受到了书法爱好者的好评。这些年,公司的玉扣纸多次到北京、济南、南昌、上饶等地参展。”非遗传承人巫龙生说。
永丰县恩江镇营前村千亩雷竹基地,竹笋生长间隙套种西瓜等农作物,提高了经济效益。“项目极大地促进了竹产业示范带动和三产融合。”恩江镇副镇长、营前村党支部书记陈友军说,“村集体土地流转收入每年有9万余元,村民在基地务工工资超过百万元,今年打算继续扩面1500亩。”
永丰县从林业企业、家庭林场、专业大户入手,大力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围绕油茶、毛竹、林下经济等重点产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推动产业带、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探索“林+药”“林+禽”等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构建油茶、毛竹、林下经济“3+N”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目前,永丰县已有百亩以上林业经营主体近3700家,建成省级油茶科技小院,成立油茶和林事服务中心各2个,建设了以佐龙乡浪田村、龙潭村为连片的万亩油茶现代产业园,培育林下中药材加工企业1家,油茶和竹笋两用、三产融合林业经营企业各1家。油茶、中药材、林下经济等富民产业经营面积达70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预计超33亿元。(袁梓贤 钟南清 谢泽裕)
中国绿色时报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