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打造长株潭城市群绿心生态样板——湖南株洲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11月的九郎山,层峦叠嶂、翠林绵延。这里是位于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会处的大型城市群绿心——长株潭绿心。
  占据绿心之峰的株洲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实施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为契机,布局“一心、一江、两屏、多廊”国土绿化空间。如今,绿廊绿道扮靓了山水,生态林带染绿了城乡,湘东大地绿意盎然。青山更绿,金山更大,林地更有效益、林企更加受益、林农更多收益。
  打造39个国土绿化精品示范点
  长株潭绿心有528.32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面积最大的城市群绿心。在株洲,绿心面积达到83.87平方公里,主要集中于石峰区境内。
  近年来,株洲狠抓“绿心”保护,“绿心”地区工业项目全部退出,生态修复加快推进。石峰区按照“三年造林,五年复绿,十年成林”的总体思路,累计植树造林1.2万余亩,先后在大冲村、九郎山村完成9处矿坑、山体护壁修复等工作,实现生态修复全覆盖。
  “通过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来提质绿心林相景观,提升林分质量、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株洲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累计投入近亿元,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退化林修复0.99万亩、森林抚育1.3万亩、林相改造3.1万亩、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0.7万亩,建成国土绿化示范点5个,力争将城市绿心打造成国际化城市“会客厅”。
  以实施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为契机,株洲布局“一心、一江、两屏、多廊”国土绿化空间,打造“一县一品”示范点,带动全市林业建设项目提质升级。9个县(市、区)因地施策,创建39个国土绿化精品示范点。
  在湘江滨水走廊生态建设片区,天元区一方面打造高品质“生态绿心”,对栗雨、马家河办事处和群丰镇等10个社区的16.98平方公里绿心地区进行精细化管护;另一方面,投资1100余万元,对雷打石镇、三门镇10个村的退化林进行修复,总面积达6922亩。
在湘赣边罗霄山脉重点林区,茶陵县投资近5500万元,构建“一湖两廊四山”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格局,“一湖”即东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两廊”为洣水生态廊道、茶水生态廊道,“四山”则指云阳山、万阳山、武功山以及罗霄山。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人工造林和退化林修复,覆盖茶陵甘坳森工林场和13个乡镇,共计2.69万亩。
  科技支撑助力扩绿增绿16万亩
  来到炎陵县青石冈国有林场青石分场,满山的苗木翠绿挺拔,攀坡蔓生。树林间,技术人员在观测记录长势的同时,对苗木进行科学施肥管护。
  青石冈国有林场是株洲市第一、湖南省第二大国有林场,总面积37.6万亩,森林覆盖率97.71%。该林场聚焦发展绿色经济,积极探索国有林场和种苗产业融合发展途径,累计投资130余万元,引进新技术,在省“三区”人才、省林科院专家团队指导下,在水口山分场等地精心培育红豆、红榉、楠木等珍稀苗木。
  “林场内种子植物多达1804种。我们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500万元,在林场建成满足林场自身苗木需求并辐射全省的集采种、储藏、育种和培育于一体的特色种苗繁育基地。”青石冈国有林场场长陈歆波介绍,林场成立产业公司,广大林场职工投入种苗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
  目前,青石冈林场已建成乡土珍稀树种苗木基地200亩,存苗150万株,总产值达500万元;建成林木采种基地1202亩,年采种500公斤,可繁育苗木40万株,不仅为大规模国土绿化提供了种苗保障,还盘活了项目资金,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林场经济效益。
  株洲有10个国有林场,总经营面积89.73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的8.5%,森林蓄积量430万立方米,占全市森林蓄积量的14.8%。
  各国有林场利用自身在实施国土绿化、森林经营、种苗培育等方面的管理、人才、机制等优势经验,持续推进秀美林场建设,积极开展森林提质,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全市6个国有林场承担6.5万亩林业重大项目建设任务,承建任务占比达41%,成为国土绿化项目建设中坚力量。
  与此同时,株洲发挥林业大户带动和科技人才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国土绿化项目建设的效率和品质,9个县(市、区)近两年内建设规模达15.9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3万亩、退化林修复13.65万亩。
  全市120多个林业大户积极参与林业重大项目建设,流转7万余亩林地营造林,连带分散林户形成“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成为联农带户增收的精干力量。185名林业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包片联系指导,对种苗选择、林地清理、栽植补植、水肥一体化、抚育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把关,促使传统林业加工业向现代林业产业发展,也促使传统林农向懂管理、会技术、高素质林户或有组织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跃升,目前已建立科技示范基地9处,面积达2.1万亩,发展林业加工企业32家,年产值达15亿元。
  赋能林下经济惠及林农18.6万人
  攸县鸾山镇是攸县林业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10多年前,这里大小煤矿多达一两百家。当初,村民涂新民一家依靠煤矿和砍伐杂木维生,生活较为富裕。煤矿和砍树的方式虽然带来了财富,却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彼时,攸县采伐迹地、宜林荒山达到10多万亩,10多个乡镇几乎无用材林可伐,森林资源大量减少,水源枯竭,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频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攸县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恢复计划,共计植树2139.3万株,人工造林41.41万亩,恢复了大量荒山和矿区。通过国土绿化项目,森林蓄积量大幅提升,增幅达130%。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转变了当地的经济模式。
  依托改善后的生态环境,攸县发展山间民宿、森林营地等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就业。其中,鸾山镇60余家民宿,带动就业2000余人,年利润超过600万元。“这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利好呀。”转型为民宿老板的涂新民开心地说。
  国土绿化项目的实施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创业机会,帮助近3万余名林农实现就近就业,累计增加项目区林农收入上亿元,成为林区山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实现了生态惠民与生态建设双促进。
  以实施国土绿化试点项目为引领,该市同步实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国家储备林及生态廊道等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集中连片开展油茶新造、低产低效林改造。其中,油茶产业扩面、提质、增效,形成了种、研、品、销全产业链的油茶产业生态,孕育出湘天华、康御、湘天华、金紫峰、大康时代、攸爱等一批茶油品牌。全市油茶林达220万亩,年产茶油3万—5万吨,年产值超过90亿元,3项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五。
  结合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该市探索“林业+文旅”“林业+乡村振兴”路径,为区域内的生态、生活、生产带来新发展、新变化,九郎山、神农谷、酒埠江、云阳山等景点成为长株潭乃至湘赣地区的旅游打卡地。各县(市、区)的中药材、食用菌、家禽养殖等林下经济发展迎来蓬勃发展。目前,该市林下经济面积发展到183余万亩,年产值达23.3亿元,惠及林农18.6万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8600元。(俞强年 华华)
    中国绿色时报  2024-12-12

关键词 城市群绿心生态  生态修复  林下经济  长株潭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