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黄集镇温岗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赵明贵老人,以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把对党的无限忠诚写在万亩林地,用35年的心血和汗水把万亩荒岗恶土改造成为浩瀚林海,如今这里不仅生长着300多万棵价值6000多万元的生态林木,还有近百种野生动物前来栖息。
“艰苦恶劣的条件,对于懦夫懒汉是困难,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是锻炼和考验。”
温岗林场地处鄂、豫两省的的交界处。1971年,黄集镇经过多次讨论,决定在这里植树造林兴建林场。谁来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的林场任场长,一时成了难题。
当组织上找到从温岗村党支部书记位置上退下来的赵明贵时,这位倔强的襄北汉子当时就表态:“党叫干啥就干啥!”就这样,带着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赵明贵,扛起被卷来到这个几乎被世人遗忘的角落,开始了艰难的创业。
1971年夏天,赵明贵带着几个小伙子,盖起了几间又小又矮的茅草屋。提起当初的创业,赵明贵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啥叫苦,那才叫苦!砖无一块,瓦无一片,建房没材料,吃饭没粮食。真正是天当房,地当床,夏季住野外,冬天租民房。”他们为此苦中求乐,编了一个顺口溜:“进来低着头,出去低着头,进出两低头,不然就碰头。”到了下雨天,又是另一番景象:“外边大下,屋里小下,外边不下,屋里还下。”没有粮食吃,老赵就到近一点的生产队去借;没有蔬菜吃,就到岗坡地上挖野菜;偶尔采摘一把野香椿,把大伙香得像过年。
1972年夏天,有几位小青年实在忍受不了林场的艰苦准备离开,老赵急忙拦住他们劝解道:“眼前苦是苦一点,但是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林场一定会好起来。等到这片荒岗变成茂密的林子时,你们就是开场元勋,该多自豪啊!”经过多次苦口婆心的劝说,大家才留了下来。
1974年春,赵明贵和场员们正在老虎沟开荒植树。当时,身怀六甲的妻子一天三顿为他们送饭。一次,妻子送饭路上滑倒,不仅流了产还导致了终身不育。从此,赵明贵也断送了自己做父亲的梦想。
就这样,老赵在这里一干就是34年。34年中,温岗林场进进出出了2000多人,建场时来的人也只剩下了老赵。赵明贵常常自豪地说:“艰苦恶劣的环境,对于懦夫懒汉来说是困难,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却是锻炼和考验。”
“即使把人都得罪光了,我也不会放弃一个共产党员的原则和信念。”
由于温岗林场地形复杂,周围几十公里范围内分布着5个乡(镇)几十万人口,管理起来十分困难。为了看护好这片林子,赵明贵不知吃了多少苦头。
1992年夏天的一个中午,赵明贵的侄儿赵喜章,将两头牛赶进了林场吃草,赵明贵二话没说就拉走了牛。侄儿急忙跑回家请来了父亲,爷儿俩一起求赵明贵放了这两头牛。赵明贵说:“制度是大家定的,谁也无权破坏它,想要回牛,只有交罚款。”气得哥哥上前狠狠地掴了他一耳光说:“从今往后,你没有我这个哥,我也没有你这个弟!”没办法,侄儿只好按规定交了罚款,才将牛牵走。到现在,老哥俩见了面还不说话。
2001年3月18日中午,赵明贵一人在苗圃地里整理树苗,林中突然冲出一个小青年,左手抓住他的衣领,右手拿着一把杀猪刀按在了赵明贵的脖子上怒骂道:“你还认识我吗?今天老子要给你放血!”赵明贵认出这个接连三次偷树都被抓住的人。关键时刻,老赵丝毫没有胆怯,痛斥道:“树是集体的,只要我老赵在,谁也别想拿走一棵!我死了,你娃娃也惨了,先死容易后死可就难了!”说得这个“混混”不知所措,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林子就是俺的娃!”
2000年秋天,赵明贵被确诊为鼻癌。化疗期间,老赵的头发掉了一大半,人也瘦了一圈,但他仍挂念着林场的工作。
老赵住院期间,他的堂孙找到有关领导,提出当林场的场长,领导当时也同意了。可是老赵不答应。他急忙从医院赶回来,直接找到领导说:“让别人当林场负责人我不反对,但让这娃子当,我坚决反对,他是一个大手大脚的人,我怕他把这片林子给我踢蹬了。”老赵在医院住了两个月,鼻癌竟奇迹般地消失了。人们都说:“死神也被老赵的精神感动了,不忍心召他走。”
很多人问起赵明贵管理林子的经验。赵明贵说:“咱没啥子经验可说,就一句话,只要你把林子当作自己的娃来对待,没有干不好的。”
经过30多年的辛勤劳作,赵明贵的林场已成为襄樊市最大的人工林场,经济价值达到6000多万元,场部固定资产也有200多万元,可他们夫妻俩每月仅靠上面批的300元工资维持生活。这么多年,赵明贵从没卖过一棵树,也从未为自己增加一点报酬。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4个春秋的艰苦奋斗,终于使温岗这片不毛之地变成万亩浩瀚的林海。生态环境的改善,还引来了在这里绝迹多年的白鹤、猫头鹰、画眉、狗獾等几十种野生动物,使沉寞的温岗焕发出勃勃生机。
朱德成 中国绿色时报 2005-1-24
关键词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