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地处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目前有林地面积151.97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2.4%,林木蓄积量407.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0.45%。
近年来,南康区通过创新制度设计、打造家具储备林等举措,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不仅“改出”满目青山,更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中国绿色时报》:南康区是江西省30个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区)之一。推进深化集体林改,南康区在制度设计上有哪些创新?
刘东海:南康区围绕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畅通林权登记、建立林权收储平台、加强林业基层建设四项任务,创新林业经营收益权证、林权流转收储、“林长+检察长+法院院长+警长”等制度,进一步夯实深化集体林改制度基础。
通过创新林业经营收益权证制度,南康区解决了林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推动林业发展。目前,全区已发放收益权证50本,涉林面积2万亩。
南康区以“林长+检察长+法院院长+警长”制度推动“林长制”向“林长治”转变。今年以来,“四长”联合办案12起,有力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绿色生态屏障全面筑牢。
《中国绿色时报》:南康区提出要“结合南康家具支柱产业,系统谋划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发展家具型特色储备林”。在发展家具产业过程中,南康区如何激活集体林发展潜力?
刘东海:家具产业不仅是南康区的传统优势产业、首位产业、富民产业,也是赣州市最具特色、链条最全、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目前,南康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家具生产制造基地、木材和家具交易集散中心。
以深化集体林改为契机,南康区通过发展央企合作、社会造林、“国有林场+集体”等多元化造林模式,打造家具储备林高质量示范基地,推动家具产业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采取“政府搭台、央地合作、乡村振兴”模式,南康区引进中铁交通投资集团等央企,合作建设35万亩国家家具储备林,将细碎、分散的林地适度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通过实施林相改造和中幼林抚育,优化树种结构,渐次提升林木品质,为南康家具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原材料支持。
同时,南康区在用林指标、补助政策、林业龙头企业申报方面给予企业实惠,并计划用3年时间,引导100家家具企业参与营造家具储备林5万亩。今年,全区有10家家具龙头企业主动参与造林,营造家具储备林5000亩。
《中国绿色时报》:通过改革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推动兴林富民,南康区有哪些经验和成果?
刘东海: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是南康区深化集体林改的重点。南康区积极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发挥森林多功能效益,推进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一是探索“家具储备林+N”经营模式。将国家储备林建设与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产业结合,实现规模效益,促进林农增收。全区已累计流转林地18.63万亩,发展林禽、林药等林下经济5万亩,培育多种新型林业经营主体27个,惠及林农8700户。
二是打造高产油茶基地。深入实施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资源扩面提质、壮大精深加工、做大做强品牌、三产融合发展和科技赋能升级等方面持续发力。目前,全区油茶面积18万亩,建成6个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引进江西皇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油茶精深加工项目落地。
三是发展碳汇经济。聚焦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探索“企业出资出智+政府搭台+林农资源受益”的碳汇合作开发模式。已引进诚通碳汇经营管理(湖南)有限责任公司,开发13万亩林碳汇林,实现社会得绿、林农得利。
南康区将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强林业基层建设、推进林地流转收储、持续放活林业经营,力争到2025年底前,完成林地流转30万亩、全区油茶总面积达25万亩、开发15万亩林业碳汇、国有林场经营面积达15万亩的目标。(罗甜 刘宁)
中国绿色时报 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