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邓克云的兰花保育路



杂交兜兰(硬叶兜兰×国王兜兰)


德氏兜兰


杂交兜兰(杏黄兜兰×国王兜兰)


虎斑兜兰


报春兜兰


魔术灯笼(硬叶兜兰×德氏兜兰)


硬叶兜兰


白花兜兰

  中国绿色时报7月21日报道(记者 张萌 文 廖祥生 图) 在贵州黔西南峰林与峡谷之间,“兰痴”邓克云铸就了一个世界级的兰科植物基因库。
  20多年间,从收集、驯化、保育、研发到生产销售,他为兰科植物倾其所有,总共收集驯化兜兰、石斛兰、国兰等100多种兰科植物,培育濒危植物5万余株,每年杂交育种达400多个组合。
  很多即将成为书本资料的濒危兰花,也被他拯救,重获新生。
  他建成了我国乃至亚洲兜兰品种最多、生产规模最大的公司。
  时下,走进他的基地,幽兰飘香,赏心悦目,各个品种的商品兰花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
  寻兰
  邓克云生长于万峰林旁的村庄。由于迷恋青山绿水,喜欢研究植物生长的理想环境,大学时他选择了农学院土壤营养专业。
  在贵州,分布着许多兰科植物,其中以贵州西南部的黔西南州种类最多,达64属180种(含亚种及变种)以上,占贵州兰科植物的67.42%。
  在他的回忆里,春天行走于山间,经常能看到盛开的兰花,千姿百态,令人着迷。
  1990年后,一股席卷全国的疯狂“炒兰”热潮,让山谷中自由绽放的野生兰花陷入绝望之境。各种野采泛滥,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出于爱好和保护,他流连于附近农贸集市,用微薄收入收购各种野生兰花,回家种养。
  由于缺乏管养技术,往往养的多、活的少,加之兰花价格日渐攀升,资金也成了问题。
  他决定辞去烟草公司的工作,开始自主创业。
  先是承包了当地金矿,几年后他获得成功,拥有不菲的财富,并把这些钱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兰花身上,在各地寻找兰花物种。
  正是这时,邓克云发现,兴义的兰市在“炒兰”的疯狂中快速消亡。
  原先,日日有兰市,野生兰花堆积如山;渐渐变成了一周一市,卖兰花的街市越来越少;后来,几乎寻觅不到野生兰的踪影。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专业知识告诉他,原生种兰花若不尽快保护抢救,那美妙的身影就会离我们远去,在大自然中彻底消失。
  于是,他回到兰市,只要是不同品种的兰花,便全部收集过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北京植物园看到了一株硬叶兜兰,虽然在家乡的山谷中也看过许多不知名的兰花,但这株兜兰深深地触动他内心的某根弦。
  他开始关注兜兰,收集、研究各种兜兰。
  1996年,邓克云创立了黔西南州绿缘动植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目的就是为了笼络各方面人才,寻求科技突破。
  育兰
  兜兰是兰科兜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仙履兰、拖鞋兰。
  一直以来,由于原生种少、发现晚、认知度低,兜兰被喜欢国兰的人们认为是舶来品,是洋兰。
  事实上,兜兰是珍稀兰科植物,属于兰科植物七大观赏属之一,素有“植物熊猫”之称。其花朵造型独特、花朵色彩绚丽、观赏花期持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全世界已发现的70多个兜兰原生种中,中国原产的就有23种,主要分布在西南各省及沿海地区。但由于野采泛滥,兜兰种群大量减少,原生种全部被收录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严格禁止贸易。
  科学家认为,兜兰的基因信息量大,原生态环境神秘,对研究生物多样性及其进化有重要作用。
  然而,兜兰属植物是兰科中繁殖难度最大的属之一,特别是实验室中大规模种苗繁殖。
  那时,兜兰在国内的栽培、繁殖与杂交育种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远未实现产业化。
  邓克云带领团队四处考察学习,先后拜访了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贵州科学院、中国台湾育种者协会、日本向山兰园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及种植园的专家。
  纵使如此,育兰之路并不平坦。
  他通过模拟大自然的原生态环境进行生产,但效果并不理想,只能维持兰花存活。
  从基质、光照、温度、湿度、通风条件等角度,他细致、耐心地探索兰花各种类的生长规律,进行大量试验,寻找适合兰花的生产环境和技术方案。
  那时人们只喜爱国兰,对兜兰关注极少。他的专注、匠心在别人眼里,就如同疯子一般。
  最投入时,他会长时间对着兜兰发呆,仿佛与之对话。
  在他自己看来,兜兰是有灵性的,它们和人类一样需要美好的生态环境,需要绿水青山与其他植物和人类共生共进。
  经过多年的试验,栽培技术瓶颈被各个击破,他和专业的养兰技术团队利用原生种特有的种质资源,通过多代人工杂交,取得杂交品种近200种,部分品种已经产业化。
  现在的他完全有自信,几乎所有兰花种类在他们的手里都能栽得活、养得好。
  “其实,兰花的生命力很顽强。我希望用科学手段实现栽培、育种,让兰花形成产业,并在未来能够回归自然。”邓克云说。
  护兰
  随着技术日臻完善,邓克云保育的兜兰品种也越来越多,累计投入资金两亿多元。同时,也提高了国兰、杂交兰、洋兰等兰科植物的培育技术。
  “兰花是智慧的植物。”邓克云认为,对兰花进行物种保存意义重大,兰花不仅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有些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提香价值等。
  如今,绿缘公司收集和驯化的国内外兰花种类上千种。其中,仅兜兰属原生种及其变种保育数量就有49种,超过全球已发现原生种数量的一半。
  拥有如此多的兰花种质资源,贵州省兰科植物工程研究中心在绿缘公司挂牌成立,成为唯一被贵州省授予的兰科植物研发机构。
  他还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共同承接中国科学院兜兰扩繁项目,通过组培技术培育小苗,让更多兜兰品种回归野外。
  徜徉在邓克云的兰园中,文心兰舞出一片鹅黄色的云雾,紫香兰吐露浓郁的芳香,一批批色彩艳丽的商品兰整装待发,将运往全国各地花市。
  他认为,培育更多花大色艳的商品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大众对兰花的认识和热爱,或许野生兰花资源就能少遭受一点灭顶之灾。
  为此,近些年他多角度齐头并进,收集兰花种类、完善养护流程、丰富产品形式、加快产业开发、参与展会展示宣传……
  2019年,邓克云带着他心爱的兜兰“站”上了北京世园会的领奖台,杏黄兜兰、硬叶兜兰等品种获得了特等奖、金奖等多项荣誉。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邓克云把20多年的青春与财富全部投入到兰科植物的保育和开发中,兰园里的“精灵们”令他甘之如饴。
中国绿色时报 2020-07-21

关键词 花卉  生物多样性  植物基因库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