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险峻的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中的一颗明珠,丰富多样的植被,为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空间。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被誉为“高黎贡山舞动精灵”、大型灵长类、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的白眉长臂猿。
■白眉长臂猿有可能是仅次于黑猩猩的、最具进化的灵长类树栖臂行性动物,它有两个亚种,其中一种是西北亚种,分布于印度、孟加拉等国。
■分布于我国和缅甸的则属于东北亚种,生活在高海拔地区(海拔1800米至2300米),主要栖息地就在高黎贡山和中缅边境一带,目前的现状是种群仅存30—50群,个体仅有不到100只,属于极度濒危物种。据统计,目前赧亢保护区内白眉长臂猿的数量已近30只。
■随着保护区的建立、人们不再捕猎,“白眉大侠”不再躲躲藏藏,不时现身人前,让村民惊喜不已。还有村民幸运地看到了母猿独特的教子方法……
■7月3日,春城晚报记者和保护区管理人员一行6人启程前往保腾公路北侧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下属的潞江镇赧亢保护区,踏上了寻访白眉长臂猿之旅。
白眉 长臂猿中的老寿星
赧亢保护区位于高黎贡山南端,整个保护区面积约有34平方公里,保山管理局20多年前就在林区内设立了保护站——赧亢管理站,在保山、腾冲和龙陵三县交界处,海拔2200余米,它一直深藏山中,直到新公路修通,它才在世人面前显露出来。
管理站站长李家鸿说,任何一种野生动物要在地球上生存和发展,必须达到一定的种群和个体数量,而栖息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范围的东北亚种白眉长臂猿,由于目前数量仅存不足100只,所以属于极度濒危的物种。这里的白眉长臂猿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性,体型稍大的白眉长臂猿,雄性为黑褐色,雌性为淡黄褐色。它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位于眼部上方的两道白眉,头顶部的毛向后生长,像是长臂猿中的老寿星。
另外,由于它叫声洪亮,数里外可闻其声,在林中颇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派头,所以一些研究者送给它一个外号——“白眉大侠”。研究表明,其他长臂猿能在树间跳跃的距离大约只有3—5米,而白眉长臂猿在树与树间跳跃飞行的距离可以达到10米甚至更远,且跳跃飞行敏捷迅速,姿态优美,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耍体操中的单杠一样,所以白眉长臂猿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森林中的体操王子。
栖居 赧亢保护区有近30只
“这些聪明的动物偶尔也会下到地面上来活动,走路时身体半直立,两臂有时垂于身体两侧,有时则高高举过头顶,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看上去模样十分滑稽可笑。”李家鸿说,白眉长臂猿从不搭窝,睡眠和休息都在树体上端。而且它们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它们一般能活到20岁,幼猿8~9岁时成熟,需要10月怀胎才能产仔,每胎产1仔,繁殖能力不高,这也是影响其种群难以扩大的原因之一。
赧亢保护区总面积为34.6万平方公里,虽然保护区面积不算很大,但这里却有着我国20种灵长类动物中的8种。白眉长臂猿通过有效保护,目前赧亢保护区内白眉长臂猿的数量已近30只。
闻名 村民熟知“白眉大侠”
赧亢村位于保护区内,白眉长臂猿对当地村民来说并不陌生,很多村民都表示说他们都知道保护区内有白眉长臂猿并都很喜欢它们。
在赧亢村,许多村民告诉我们,一直以来当地人都把白眉长臂猿叫做黑猴,因其全身的毛是黑色而得名。村民杨有和告诉我们,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常常能听到它们的吼声,当时他估计有10多只,但亲眼看到的有5只,它们通常在早上8点多开始吼,有一个带头吼几声,大约持续3到4分钟后,其他的就跟着吼。“叫时有的蹲着、有的在树上窜,并左右跳动,行动很快。”
赧亢村村民杨恩昌告诉我们,他今年已60多岁了,他经常听到白眉长臂猿的吼声,而且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就3次亲眼看见了一家白眉长臂猿的活动,距离最近的一次只有50米左右,还能清楚地看到它们的眉毛是白色的。
■惊险目击
爱护幼崽,几乎是所有动物母亲的本能。而白眉长臂猿母亲却将自己的幼仔丢出去,这就是它独特的训练幼仔的方法。
护林员杨加连讲述了他舅舅见到过的一个情景:有一次舅舅独自进山采菌,看到一对白眉长臂猿母子,他没有惊动它们,悄悄蹲下身躲在树后观察。
只见母猿一边松开小猿紧紧抱着自己身体的小手,一边嘴里“唬唬希希”地对小猿说着话,好像在对小猿说:“听话,赶快去抓前边的树枝。”这时,只见母猿突然抱起小猿将它丢了出去,从没经过这阵式的小猿慌乱地伸出双手在空中乱抓。所幸的是,母猿选择训练小猿的地点树与树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太远,小猿在抓了几下后终于抓到了一棵救命的树枝。看到小猿脱险后,在树上方的母猿却并没感到害怕,相反好像很为小猿的成功感到高兴,它不停地在上面跳着、叫着呼唤小猿,好像是在鼓励和肯定小猿。事后每当舅舅向大家讲起这一见闻,都对白眉长臂猿训练幼仔这一独特及冒险的方法称奇。
神奇 猿啼成村民的晴雨表
赧亢村妇女主任杨作芬,她家屋后山坡的密林中常传来白眉长臂猿的叫声,因此,当地村民大都很熟悉白眉长臂猿的叫声,相处长了,很多村民甚至根据白眉长臂猿的叫声就能判断出当天的气候来,白眉长臂猿的叫声也就成了村民们出行的“晴雨表”。
杨作芬说,关于白眉长臂猿的叫声能向当地村民预示天气情况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老一辈传下的许多故事和顺口溜都提到了白眉长臂猿的叫声与天气的关系:清晨吼,淋一宿,早饭吼,晒破头。
有专家则认为,虽然白眉长臂猿的鸣叫习惯与当地的天气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研究证明白眉长臂猿的鸣叫能准确地预报天气状况。
吉祥 “动物君子”惹人爱
村民李大爷说,从前村民不是很注意白眉长臂猿,有时它们会来到半山腰,但从不会影响到村民的生产生活,所以被村民称为“动物中的君子”。
村民郭彩玉说:“白眉长臂猿主要是吃植物的叶子、果子和虫子,吃的时候先吃几个果子又抓一把树叶来吃,它们的行动特别快,大多数的时候是侧着身子行走,有的是一只、有的是两只、还有的是3只为一群地在活动。”许多村民都告诉我们,经常能听到白眉长臂猿的吼声,但能亲眼见到它们的人并不多,村民认为白眉长臂猿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很喜爱它。
村民杨炳昌说:保护白眉长臂猿和它们生活的林子,其实也就保护了我们自己的家。白眉长臂猿数目多了,我们进山劳动还可以和它们打个招呼,这多么融洽啊。
“唯我独尊”
李家鸿曾是一名小学教师,因为酷爱登山和摄影,他进入自然保护区工作。1996年,李家鸿第一次参加野外巡护时,在保护区内芒河河头听到一种独特的动物吼声,便闻声追踪,想要弄清是什么动物,由于地势险要,森林茂密,没能追寻到发出声音的动物。他询问随行的护林员,得知发出这种吼声的动物是一种猿,当地人称之为黑猴(白眉长臂猿)。这声猿啼,让他从此被好奇心拉上了追寻“白眉大侠”的路。
首次拍摄洗出照片竟是一团黑
2004年5月9日,这是李家鸿极其难忘的日子。这天,在关注白眉长臂猿8年后他首次拍摄到了它。当时,天空下着小雨,有一层厚厚的雾,和白眉长臂猿有一段距离,看不清楚,但能看到它在摘果子吃,他悄悄地靠近目标,选好拍摄角度,透过镜头频频按动快门,直到拍完身上带着的所有胶卷,还是久久不愿离去,顿时成功的喜悦浮上心头,迫不及待地去保山相馆冲洗照片。但眼前的一切让他惊呆了,冲出来的照片竟然一团黑,他脑子一片空白。后来他才明白,是因为他的相机太陈旧,加之森林内的光线暗、曝光时间长、轻微的晃动就会导致图象模糊,以及胶卷受潮所致。
首张照片留住“大侠”回眸瞬间
2005年4月9日,李家鸿经过反复要求,正式调到赧亢管理站工作,并任站长。此时他已经参加了野性中国野外拍摄技能培训,并系统学习了野外摄影知识和技巧,同时他对赧亢一带白眉长臂猿经常在哪里出没、哪里有它们爱吃的食物等活动规律已经了如指掌。
5月15日,他和往常一样,带上干粮、摄影装备和护林员杨加连来到白眉长臂猿经常出没的地方埋伏。经过一天的守候,只是听到其叫声,还是没有见到白眉长臂猿。于是他们决定在森林里夜宿,等第二天继续寻找。次日一大早李家鸿和护林员杨加连就分头去寻找白眉长臂猿,8时30分他听到了吼叫声,过了一会儿杨加连打电话来说看见了白眉长臂猿,而这时李家鸿的上边也发现了白眉长臂猿,原来他们同时发现了两群白眉长臂猿。李家鸿一路追去,发现目标是只雌性白眉长臂猿,它停留了一下,听到同伴吼了几声,便又马上跑了。就在它回头看时,李家鸿按下了快门,3张白眉长臂猿的不同姿势:回头、看人、跑开的背影。
拍摄遗憾忘带电池干瞪眼
李家鸿每天外出拍摄都得带许多包,大的、小的都有,而且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把储存卡和电池带在身上,其他的放在包里。准备好后就到了白眉长臂猿经常出没的地方,在竹林中做好隐蔽,等待它们到来。一只孤雌白眉长臂猿就在洼子上跑上跑下地吼叫,他就按下快门不停地拍,就在这时3口之家也过来了,他也不停地拍照。这只雄性白眉长臂猿开始去追赶孤雌白眉长臂猿,将它追出离幼仔80多米后回到这个家中,就在这时李家鸿怎么按相机的快门就是按不动,结果才发现电池用完了,就准备换,可是却找不到电池,只好失望地返回管理站。
追拍遭伏被30只红脸猴追击
去年5月初的一天,李家鸿和往常一样早早地就到野外拍摄了。8点钟光线微弱,在森林的梁子上看到一些红面猴,猴王在最上边,接下来是雌猴,个头约50厘米高,体重约30千克。在下面相隔8米多的地方,有5只雄猴。坡上有一个土台,李家鸿就半蹲着把镜头伸出去拍照,拍了4张后,由于拍照的声音,这几只雄猴开始有点反应,他还是接着拍,于是雄猴就向他发起攻击,他立即拿起设备就往空旷的地方跑,就在这时,大约30多只红脸猴来追他,他边跑边叫随行的护林员,一口气就跑到木桥洼子和护林员会合才避免了被红面猴围攻。
多年成就跟拍猿群1200张图
李家鸿掌握了大量白眉长臂猿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种群数量、食物种类、活动区域、行为、分布情况等,为专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他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首次拍到白眉长臂猿野生环境下的图片,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李家鸿从事白眉长臂猿监测拍摄工作达10年之久,10年来,他累计在野外工作达700多天,跟踪监测到赧亢林区栖居着3群共7只白眉长臂猿,拍摄到图片1200余张、视频30多分钟。
■ 人物扫描
杨加连 听叫声锁定“大侠”
杨加连今年55岁了,是土生土长的赧亢村村民,从小就生活在高黎贡山山脚下,他笑着说:“我是听着黑猴(白眉长臂猿)的叫声长大的呢。”
作为护林员,他常听到白眉长臂猿的叫声,久而久之,白眉长臂猿今天在哪里叫,明天又会到哪里,他都能预测得到,可以说只要能听到它们的叫声,杨加连就一定能带你见到白眉长臂猿。
管理站的小吴介绍说,老杨有着普通人没有的特殊的跟踪长臂猿的能力,他可以通过聆听长臂猿的叫声而判断出它们所在的方向和在林区所处的位置,甚至可以猜到它们蹲坐在哪棵大树上活动。另外就是通过查询长臂猿在头天活动的痕迹,来判断出第二天有可能出现在哪一个活动地带。
孙海涛 扛摄像机丛林狂奔
孙海涛是一名退伍军人,1998年6月分配到云南国家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保山管理局工作。
去年4月他拍摄到了一个白眉长臂猿家庭吃东西、休息和活动的整个过程,这是首次用镜头记录了白眉长臂猿在野外的活动情况,这段大约20多分钟的视频填补了一个空白。
孙海涛在森林里背着沉重的摄像设备穿梭,有时要跟踪白眉长臂猿很长时间,但拿出设备来,它们又跑了,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流。而经常融入大自然和能记录下动物的活动过程,却让他很高兴,特别是当拍摄到白眉长臂猿活动的时候。
新华网 2008年0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