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点实事咋就这么难”
刘绍斌:“我总觉得盐碱地绿化是有意义的事,即使拿不到钱也我们也会做下去。”
记者:在曹妃甸做的这些盐碱地绿化项目挣钱吗?
刘绍斌:现在还没挣到钱,好多绿化项目的工程款收不回来,1亿多块钱都打着欠条。
记者:那启动资金和员工工资从哪儿来呢?
刘绍斌:都是我自己掏的,我开的汽车修理公司一直运转得很好。
记者:你是学土壤、化学或者环境等方面的专业出身的吗?
刘绍斌:我以前学的跟盐碱地绿化治理都不沾边儿。我下决心转行的时候才开始研究那些书、请教专家。
记者:你创新的这套重盐碱地“原土绿化”方法申请专利了吗?
刘绍斌:没仔细想过申请专利的事儿。我也不想独占,做这个事就是想说重盐碱地绿化也不是多难弄的事儿。如果更多的人用这个方法改良曹妃甸的重盐碱地,那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多有好处啊。
记者:8年的盐碱地绿化之路走下来,最难的是什么?
刘绍斌:推广起来难度比较大。有时候我也感慨,干点实事咋就这么难?
近日,采访曹妃甸盐碱地绿化情况,面对记者的提问,刘绍斌的回答直白得让你有一种急于了解背后真相的冲动: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一个人愿意踏踏实实做点事情已属不易,而愿意从自己家里拿钱做看不到经济效益的事更让人无法理解。是什么推动刘绍斌半道转行治理盐碱地?是什么让刘绍斌自己掏钱干这件事?是什么让刘绍斌坚持下来,先后完成曹妃甸工业区和国际生态城的6个绿化项目,绿化盐碱地350万平方米。
“盐碱地绿化就是件对国家有好处的事儿,值得做!”
曹妃甸,这个位于河北唐山市南部的人造海岛,曾被胡锦涛总书记称之为“黄金宝地”,是我国第一个科学发展示范区。从规划之初就备受关注,因为这里要成为国际性能源和材料集疏主枢纽港。和曹妃甸同样被关注的还有这里的生态环境——曹妃甸工业区由渤海海底泥沙吹填而成,属重盐碱地,这成为制约曹妃甸生态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如何绿化重盐碱地成了摆在建设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我很早就开始关注盐碱地绿化的事情了。”刘绍斌的思绪拉回到2003年,“那时候,曹妃甸的建设还没有列入国家计划,但是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开发了。”彼时,刘绍斌在当地开的汽车修理公司早已步入正轨,不用他操心,每年都有上百万的利润,刘绍斌的家庭在当地已经是数得着的富裕户。
“我们这代人身上有个特点,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你致富了,赚了钱以后总想着应该干点对国家有好处的事儿,做点有意义的事儿。要不整天待着也不得劲儿。”刘绍斌的话没有大道理,却朴素得可爱。“正赶上曹妃甸大开发,都是吹沙造地,地里这么重的盐碱,不治理怎么开发呀?我就寻思着盐碱地绿化是件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做!”
想和做毕竟是两码事,盐碱地绿化是世界性难题。这对毫无专业背景的刘绍斌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但刘绍斌说:“我觉得只要功夫下到了就能弄明白,我就不信我弄不懂。”就是这份执着让刘绍斌的办公室和家里堆满了有关土壤学、植物学、气象学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他白天看、晚上看,除了吃饭、睡觉,完全沉浸在了改良盐碱地的世界中。以至于家人很不理解,刘绍斌的女儿说:“爸,您这么累是要干嘛呀,有这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和我妈出去走走呢。”
刘绍斌真走了,但不是去旅游,而是走访业内人士和专家。3年的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山东的整个渤海湾,包括辽东半岛。中科院土壤研究所、山东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盐碱地治理委员会等成了他常去的地方,并和那里的付积平、毕琰钰、严晔端、魏由庆、杨永利等一批专家成了朋友。
为了充分了解曹妃甸的土壤状况,刘绍斌购买大量试验仪器、设备,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让司机从曹妃甸不断地取回吹填的海沙,进行了数十次不同方法和技术路线的土壤洗盐、化验、分析。
2007年6月5日,这一天刘绍斌记得很清楚,当他把一盆生长旺盛的高羊茅摆在了曹妃甸管委会副主任王永山的办公桌上,王主任既惊讶又高兴:绍斌,你不简单啊!管委会立刻安排建设部门在曹妃甸工业区规划50亩地,作为刘绍斌盐碱地原土绿化的试验用地。
你们“在盐碱地绿化方面走在了政府和科技部门前面”
如今,这块试验用地上,上万棵白蜡、国槐、黑松等20几种绿化苗木郁郁葱葱。而4年前这块地的含盐量竟高达35%。,比普通盐碱土壤的含盐量高出10倍。2009年年底,中国科学院专家调研组和唐山市副市长王久宗参观完试验地后,高度肯定和表扬了刘绍斌和他的滨海园林公司取得的绿化成果。刘绍斌至今还清楚得记得王久宗副市长说的一句话:“滨海园林在盐碱地绿化方面走在了政府和科技部门前面。”“这也算是对我们的一种认可和激励吧!”刘绍斌说。
让这块重盐碱地得以“改头换面”、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就是刘绍斌带领公司员工摸索出的采用工程、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改良相结合的“原土绿化”方法——不需从异地购置种植土,节省大笔买土和运土的费用,还可使项目周边农田免受破坏。刘绍斌说:“按照以往置换客土绿化模式,曹妃甸地区绿化工程所需客土量相当于开挖10个西湖。按照国家环境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是绝对不可能事情。我觉得盐碱地原土改良绿化势在必行,也是曹妃甸地区科学发展治理环境的必经之路。”
刘绍斌算了一笔经济账:“曹妃甸工业区围海造地一期就105平方公里,按绿地率达到30%计算,工业区绿化面积将达到31.5平方公里,折合3150万平方米。而传统的客土绿化成本每平方米将近160元,改良费用也太天文了。”他说,“盐碱地的绿化不能脱离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情况,必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
2007年6月,刘绍斌和唐山市科技局领导一同拜访山东农业大学盐碱地治理专家李法增教授。一番深入交流之后,刘绍斌深感如何在曹妃甸重盐碱地上实施绿化工程,并且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如何让原土快速降低盐碱并将地下咸水控制在大乔木根系生长范围之下?如何让绿化植物茁壮成长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排盐暗管、排水明沟、淡水压盐、翻砂压淤、有机肥等专业词汇“填充”着刘绍斌的生活。经过无数次精确试验、测算后,试验田土壤状况得到初步改良,2009年8月,试验田实施了耐盐碱草本植物的播种实验,经过3个月的生长,地面得到覆盖,11月份按照每个植物取两个土样点,进行土壤盐分的测定,根系生长层内土壤盐分大大下降,极大阻止地下返盐,地面聚盐。
改良后的土壤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适合,经过数十次次地实验和苗木遴选后,刘绍斌选定了白蜡、国槐、合欢、旱柳、紫穗槐、金银木、黑松、毛白杨、石竹等20几种绿化苗木和花卉品种。他就像排兵布阵的将军,士兵就是他选定的苗木和花卉品种,战场就是50亩的试验用地,而“战争”费用每平方米不足60元。
因为执着, 即使拿不到钱也会做下去
2010年3月,曹妃甸国际生态城三河一路绿化工程之人工河南岸防护林工程开始招标。这一绿化工程面积约24万平米,工程造价2400万元。招标当天包括滨海园林共有5家企业。但是由于这一工程项目的苛刻要求,竟然无人投标。最后,投资公司只能将工程给刘绍斌的滨海园林,因为滨海园林独特的盐碱地改良方案和成熟的技术路线完全符合投资公司的要求。
而在此之前,刘绍斌已经把“战场”进一步扩大,他带领公司先后完成了曹妃甸工业区北环路三条隔离带绿化工程一标段、曹妃甸工业区北环路两侧绿化景观工程二标段、曹妃甸国际生态城起步区道路绿化工程等5个项目。
这些“难搞的”项目并没有给刘绍斌带来多少经济效益。手握一堆欠条的刘绍斌很能理解当地政府的难处,他说:“曹妃甸开发刚起步,我就先垫着吧。”
2010年4月,刘绍斌自费去荷兰和以色列特考察农业项目。荷兰全境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面,土壤条件与曹妃甸的吹填土几乎相同,但城市绿化率高,绿树成荫,花卉是荷兰的支柱性产业。看到这些,刘绍斌十分振奋。他说:“荷兰的土壤改良方法,不但证明了我们的盐碱地改良技术路线和方法是正确的,也增加了我对曹妃甸沿海地区盐碱土改良绿化的信心。”
在以色列考察时,看到特有的滴灌节水技术将地处沙漠地带边缘的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刘绍斌立刻算了一笔账:“在正常的耕地上生长的树木,正常生长平均每平方米每年需水0.8—1.2m3。曹妃甸工业区为保证苗木正常生长,人工灌水量至少达到在正常耕地上生长的灌水量的二倍,即每平方米每年1.6—2.4m3。通过滴灌模式既能保证苗木生长的充足水分,又能节约灌水,与普通灌溉相比节水量达到50%,按绿地率达到30%,工业区淡水价格每立方米6元计算,曹妃甸工业区一期每年可节约灌水3780万m3,除去自然降雨每年可节约淡水资金约2亿元。”
刘绍斌说:“我总觉得盐碱地绿化是对国家有好处,对自己有意义的事,即使拿不到钱也我们也会做下去。”2010年年底,有些苦闷的刘绍斌修改了朋友填的一首《山坡羊》作为自己的人生感慨和目标:
梦也播绿
魂穿穹宇
笔跨万纪
上古春风今日煦
追真宰
轻殊誉
朝夕相伴盐土地
一生但求荒滩碧
醒
也播绿
梦
也播绿
图片说明:在试验地生长3年的白蜡,胸径达7.4cm
林莉君 科技日报 201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