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为了雪域高原碧水蓝天--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新华网拉萨3月2日电 题:为了雪域高原的碧水蓝天——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新华社记者赵超、李惠子
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势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动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碧水蓝天和广袤的草原。西藏不仅是“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
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西藏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步推进,取得了重大成就。如今的西藏,山川秀美,河流清澈,动物多样,植物繁茂,成为世界天然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构建国家生态安全保障
西藏工布江达县巴河镇朗色村是这个县第一个人均收入突破万元的村子,2008年人均收入达到12000多元。朗色村背靠大山,林木资源丰富。不过,村支书小尼玛告诉记者,村里对村民使用柴火是有严格限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好生态资源。在朗色村,沼气被广泛使用,2008年实施太阳能应用工程后,每一户都装上了太阳能灶具,爱护环境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
西藏群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源于西藏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受高原特殊气候的影响,西藏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甚至不能恢复。西藏自治区环保局局长张永泽说,目前西藏高原草地退化严重,土地沙化加剧,水土流失加重,冰川融化加快,雪线明显上升,不少湖泊水位上涨,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已逐步成为影响我国乃至亚洲整体环境的重要因素,对国家的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张永泽认为,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维护国家稳定繁荣等长远发展和战略全局的角度看,构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为此,西藏自治区制定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计划到2030年完成。按照规划,西藏将实施天然草地保护工程,退牧还草1322万公顷;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建设拉鲁湿地等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5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保护工程,重点保护11个重要湿地。
同时,西藏将实施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建设15.42万公顷防护林;人工种草与天然地改良工程,建设灌溉人工饲料草料基地6.67万公顷;建设旱作人工饲料草料示范基地23.33万公顷;防沙治沙工程治理沙化土地48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1.1万公顷。
这一规划实施后,西藏将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构建起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维护重要生态功能,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经济方兴未艾
在西藏,人们可以享受更多的阳光。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西藏实施了“金太阳”工程,目的是推动太阳能开发利用事业,充分发挥太阳能在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节能环保和替代能源的作用。目前,西藏是我国建设集中型太阳能电站最多的地区,总数达到近400座,年均发电量达到1300万千瓦时。
近年来,西藏还实施了农村薪柴替代规划。这一规划主要是利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群众可以接受的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作为薪柴能源的替代形式,改变乡村居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变,促进可持续发展。
根据测算,如果安装一台1.6平方米的太阳灶,一年使用280天,每天使用6小时,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14吨薪柴燃烧所释放的热量,每年可节省开支近1300元。而使用沼气池,每户居民每年可节省开支1250元,按照全自治区建成25万个沼气池的规划,每年节省出的资金将超过3亿元。因此,使用太阳能和沼气,对保护农牧区的环境有益,对农民增收节支也有益。
据统计,截至2008年,西藏自治区12个县建设农村沼气池3万多座,7万名农牧民用上了清洁能源。此外,西藏累计推广太阳灶10万台,建设太阳房、阳光温室、太阳能沐浴房12万平方米。
西藏在开发生态经济的同时,对其他开发建设活动则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西藏自治区环保局局长张永泽说:“只要是对生态保护不利的项目,即使是挖金子我们也不干。”自2006年以来,西藏开展了两次矿产资源禁采活动,并自2008年起全面禁止开采砂铁矿。建设青藏铁路时,按照建设生态铁路线的要求,有关部门投入15.4亿元环保资金,有效地保护了铁路沿线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环保典范。
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巴松措是西藏林芝地区著名的风景区。在这个面积达37.5平方公里的风景区内,湖水清澈湛蓝,游鱼如织,湖水周围森林密布。每到旅游旺季,这里都会迎来大批游客。然而,即使游客购买了门票,也不会在风景区内畅行无阻。从生态环境保护出发,巴松措风景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开发建设区,核心区、缓冲区是保护区,只有开发建设区才能供游客游玩。
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扎诺介绍说,西藏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被破坏,不可修复也不可再生。西藏在开发生态旅游时,一向以保护为主,坚持先规划,先环评,后开发,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为此,自治区专门成立了旅游资源开发规划评审委员会,负责规划与环保评审工作,确保旅游资源开发高起点、高水平,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环保、科学,并可永续利用。
西藏的旅游开发非常注重可持续发展,着重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旅游产品,如徒步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关注自然与人文双重生态环境保护的青藏铁路沿线游,堪称世界生态旅游极品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体验游,高原湖泊观鸟游,江河源区生态探秘游等,让游客在游览、观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了解到生态旅游是一种低影响的自然旅游,是促进对物种及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的旅游,是对西藏的民族文化、自然环境负责任的旅游。
生态环境的持续良好大力地促进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西藏旅游从无到有,迅速壮大。2007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4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5亿元,相当于全区GDP的14.2%,实现了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的超常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同样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大力实施。目前,西藏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38个,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占西藏国土面积的38%。此外,西藏还建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座,国家森林公园2座。
西藏旅游业的发展走过近30年,西藏的碧水蓝天不仅依旧存在,而且还极大地带动了城镇化建设,乡村环境得以日益改善,走出了一条环保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举的特色发展道路。
图片说明:
从空中拍摄的西藏山南地区雪山(1月17日摄)。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势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动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碧水蓝天和广袤的草原。 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资料图片:这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西藏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8月15日摄)。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政府加大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截至目前,西藏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0个,保护区面积达40.83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新华社记者 拉巴次仁 摄
资料图片: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结巴乡结巴村的一位村民在使用太阳灶(2008年12月14日摄)。西藏凭借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致力发展“阳光经济”。太阳灶、太阳能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取暖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一批产品和技术将更加广泛地运用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改善群众生活、增加群众收入、保护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西藏加查县安绕镇农民次仁阿莱正用沼气烧水(10月24日摄)。 2008年,西藏投资上亿元,为农民免费建造沼气池和沼气灶。目前,已有部分农民告别烧薪柴、牛粪的历史,开始用上了洁净、环保的沼气,至2008年底,西藏将有15万农民用上沼气。 新华社记者 索朗罗布摄
西藏巴松措生态旅游区(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赵超 李惠子 新华网 2009年03月03日

关键词 绿化  造林  生态  生物多样性  青藏高原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